抵达翠岭湖已是半个月之后。时节上已是隆冬,天更冷了。
队伍抵达了目的地翠岭湖。
翠岭湖是一个淡水湖,因为临靠翠岭山得名,在淮河以南五十公里。淮河由西向东,奔袭千里,在入皖之后开了一个口子向南的口子,便是东流河。东流河细长不宽,偏着方向向南流,这水就像是造物者的大手一般,在山岭重凿了一个口子,将水都注入了大洼地,便形成了翠岭湖。
翠岭山上长着数不尽的松柏,这些松柏常年青翠,覆盖全山,翠岭山也就因此得名。
此时已是冬日,一场大雪落下,翠岭山的山顶被白雪覆盖,枯水期的湖面湖面波光粼粼,青翠和白雪错落有致,像是一副青绿色的古画。
不过杨立民顾不上欣赏,他交待了各队驻扎后,便风尘仆仆地赶往翠岭湖水库工程指挥部报到。
说是指挥部,其实就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子。四梁八柱都是笔直的松柏树干,盖房没有砖瓦,便用土坯,就地和泥沾盖,上面用草席铺下,再覆上稻草,土坯外墙插上高粱穗防水,几天下来,几间房就盖成了。
周遭也正在建起不少这样的房子,不少老百姓和总队的人都在忙活。天寒地冻,山上更冷,房子的保暖成了必要条件。
瓦工是不缺的,沿淮两岸的百姓吃苦耐劳,干泥瓦匠的不在少数,听说治淮总队来了,当地百姓自发地来到了工地,自带干粮工具,无偿替队伍盖房子。
指挥部率先搬了进来,指挥部的班子由淮总和派来的人和地方党委、以及第八劳改支队的人组成。指挥部主任是淮总下来的马子彪,地方的县委**和杨立民分别兼任副主任,不过眼下各人都在忙活自己的一摊子事情,自然不在指挥部办公。
杨立民抵达现场的时候,指挥部一团人正在忙活,门头的位置上一副苍劲有力的临摹标题“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赫然挂在中间。
“立民来了!”
杨立民还没进屋,马志刚便热情地迎了上来。
马志刚同杨立民早先在淮总时见过几面,相似的经历和直率脾气,让两人聊得投机。虽是认识时间不长,却已像是老熟人了。
两人寒暄握手,马志刚邀他进屋,边走边说:“任务都清楚了吧?”
杨立民摘下帽子,头顶冒着腾腾热气:“清楚了。我们支队年前完成老鸭头水库。”
“嗯,翠岭湖的地貌都搞清楚了吗?”
“大致了解一些,不过还没来得及细看。”杨立民倒也不隐瞒。
马志刚道:“得空我陪你爬到主峰上去看看,光看沙盘没意思,咱们还是得了解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