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在网络上参加完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奖仪式之后,第二天便有不少记者蜂拥而至的跑来庐州采访周明了。
这些记者既有国家电视台的,也有省电视台的,还有各种其他媒体的记者,这人多到可以说是将周明的家和华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有未来智能科技公司都是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周明在哪里,记者们就在哪里。
这倒不是因为这些记者们像个跟屁虫一样跟着周明,而是因为在周明家与在华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有在未来智能科技公司要采访周明的记者们并不是同一批的。
那些记者们采访完就都赶着回去写稿子了,早点将稿子给发出来了,哪里还有时间跑来跑去的,这单纯就是人多。
就这么折腾了几天之后,周明这才算是终于清净了下来。
当再次回复平静生活之后,或许是因为从对人工智能算的研究中脱离出来了几天,当再次将精力投入到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与改进之中时,周明却是发现自己忽地一下子就灵感爆发,进度可以说是往前推进了一大截。
这二零一九年最后一個月的最后十几天时间里,在那如同喷泉一般不断涌出的灵感中,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推进抵得上周明之前好几个月的功夫了。
这要是能一直持续下去,周明觉得再过个一两年他可能就能够研究出可以在现在的计算机中的拥有人类情感和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了。
但灵感这种东西,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它是一种非常玄乎的东西。
电子的运动轨迹虽然同样也是不可预测的,但好歹它还有个可以用来描述其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的大小的电子云啊。
但从未有谁听说过可以预测灵感这样的事情的,所以在最后二零一九年结束之前,那如同喷泉一般喷涌的灵感爆发结束之后,一切研究又恢复到了之前的速度。
未来智能科技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也发展了好几年了,虽然在自主芯片研究出来之前,未来智能科技公司的研究重心一直都是放在关于自主芯片产业链的研究上的。
但这并不代表着在其他领域内,未来智能科技公司就没什么进展。
周明最开始的时候第一篇关于计算机的论文,是发表在《智能系统学报》的“关于一种用于训练神经网络和执行其他任务的算法讨论”的文章。
当初在这篇文章里,关于这种用于训练神经网络和执行其他任务的算法还仅仅处于一种讨论之中,虽然其中更多的内容是周明将脑海中关于未来的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间接的写了出来。
但在当时的许多人看来,想要实现这样的算法,恐怕至少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还是太过保守了。
因为周明刚开始发表在《智能系统学报》上的那篇文章中不仅描述了这种用于训练神经网络和执行其他任务的算法,还描述了一些他对于未来计算机行业,特别是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推测,使得陆续有人开始试着照着周明发表在《智能系统学报》上的那篇文章中所描述的推测去做研究。
当陆陆续续有人发现,他们照着周明的这些推测去做研究时,研究异常的顺利后。
这个发表在虽然是华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但实际上影响力并没有多大的《智能系统学报》上的文章很快便成为了一个香饽饽,一座金山。
几年前就开始照着周明那篇论文里的推测进行研究的人中,现在有不少的已经名声大噪了。
他们有的原本就有些名气,而有的在二零一五年的时候还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研究人员。
在这次这个【机械之心】任务开始之前,华国国内的人工智能技术由于有未来智能科技公司的存在,现在已经是处于世界顶端的位置。
虽然当时距离研究出能够拥有人类思维和人类情感的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当时未来智能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就已经非常成熟和人性化了。
不过由于一开始的时候,未来智能科技公司关于这方面的合作都是和官方进行的,所以在这些技术取得成果之后,也并没有立刻面向广大的市场,而是专门给官方部门提供。
而在未来智能科技公司拥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芯片产业链技术之后,官方也是专门从他们这里定制办公用的电子产品。
也就是说,在研究芯片技术的时候,未来智能科技公司的资金来源除了未来生物科技公司所提供的之外,还有两个。
一个是少数几个直接面向广大群众的产品,另外一个便是专门面向官方部门和一些非官方企业的定制产品。
而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芯片技术之后,原本最吃未来智能科技公司资金的芯片技术也是成为了他们最大的资金来源,这个现象直到未来智能科技公司的电子产品面向广大市场的时候才有所改观。
从周明结束了关于基因药物“进化”的研究,开始将研究重心放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到现在,也已经有段时间了。
在这段时间里,未来智能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进展的非常迅速。
而且在推进人工智能软件发展的同时,周明也没有忘记加大对人工智能硬件计算机的投入,虽然他本人对于计算机制造技术纯属门外汗,顶多也就是略知一点皮毛而已,但这并不妨碍周明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硬件软件双管齐下,在这样的大力发展之下,现在未来智能科技公司所出品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不断突破,在一定条件都能够通过图灵测试了。
图灵测试是由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MathisonTuring)所提出来的,是指在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互相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
这里所说的测试者指的是人,而被测试者则是一台机器。
在进行多次测试之后,如果机器让平均每个参与者做出超过30%的误判,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的智能。
这个测试来源于图灵写于一九五零年的一篇标题为《计算机器与智能》的文论,这篇论文中的30%是图灵对二零零零年时的机器思考能力的一个预测,不过二零零年时候人工智能的技术是要远远落后于这个预测的。
这里之所以说是在一定条件下,是因为现在的人工智能如果不提前设定一些条件的话,它在面对一些问答时,依旧是以一个机器人的身份来回答的。
如果不做丝毫条件限定,那么当你重复问它“你会下象棋吗?”这个问题的时候,它会一直一直丝毫不厌烦地回答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