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在家,去了隔壁村里学手艺。”
“学手艺?他学啥手艺。”
“手工做茶技巧啊,他学好了,我们再做初茶的时候就可以做手工小罐茶。”
“哦。”
杨麟没去张宏昌家,而是回村委会。
在回去的路上,杨麟边走边想张宏昌学手艺的事情。
茶叶、烟叶和养殖业是摩崖村的支柱产业,受制于很多原因,导致人很辛苦,但是钱,没赚多少。
张宏昌学的手艺,未尝不是一种出路。
除了想这件事,还注意观察了公路沿线的地势,寻找可以作为茶厂的位置。尽量以最小的成本,做好最大的事。
他回到家,没多久,袁广鑫和沈轶就回来了。
带回了电脑和打印机。
商量来商量去,只好放在办公室里,没其他地方可以放。
摆放后,袁广鑫问道:“杨麟,你去一趟怎么样?”
杨麟介绍说:“我没见到张宏昌,只见到了张聪。他不太愿意,原因是觉得摩崖村的老百姓有些难缠。”
袁广鑫早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安慰说:“一次不行,再去一次嘛。也不着急,我们先来讨论一件事。”
“什么事?”杨麟问道。
袁广鑫看了眼董运成,董运成介绍说:“乡里的意思是让我们村组织一二组老百姓种植有机茶,作为咱们村的一种产业。”
“既然是作为一项产业,那肯定是有主体企业。”杨麟猜测道。
“乡里打算扶持五合村的翠园茶厂,作为一二组的主体企业。”董运成说。
杨麟一听,当即不同意:“翠园茶业的老板郭毅,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虽然做了几年的生意,却根本没做起来,肯定靠不住。”
董运成和袁广鑫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杨麟也知道自己情绪有些激动,语气缓和地说:“我来了两个月,关于茶款的纠纷都解决了十几起,都和翠园有关。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做。”
袁广鑫听了这话,也觉得不妥:“的确。但是不按照乡里的安排做事,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解决的方案。”
言下之意,已经很清楚。
杨麟接过话茬:“所以我在来的路上,想过可不可以自己开茶厂,如果把张聪和张宏昌也拉进村里,就有人手经营了。”
董运成有些意动:“真的可以这样,我们也算是为村里找了条出路。”
“不止呢。如果是用资助的资金兴办的茶厂,再由我们村里经营的话,一部分给村委会成员发工资,多出来的入集体经济。”杨麟激动地说。
“村干部的工资?”袁广鑫有些吃惊。
“我想过了,一个村干部辛辛苦苦一年不到三万块。而且随着扶贫攻坚的开展,每个人都要拼命,这不得想办法解决工资问题,谁肯认真做事。”
杨麟想的很长远。
袁广鑫感到有些顾虑:“这会不会不符合规定。”
“总得要解决大家的工资,不能因为‘不合适’就不做。”杨麟打消他的顾虑。
“我就担心村里的老百姓不这么看,到时候又是麻烦。”董运成提出自己的担忧。
杨麟也想过这个问题,解释说:“所以我们一不用上面的政策资金,二不用村里的集体资金,只用东西部协作的产业资金。”
董运成倒吸一口冷气:“用东西部协作的资金,意味着要接受各种检查,我们吃得消吗?”
杨麟把手一摊:“以我们村里的体量,就算是不用这笔资金,也不会少了检查。咱们只要把事情做好了,其他的都不怕。”
在场所有人都若有所思。
关于工资问题,董运成是最有感触。贫困村的工资从来没有准时发过,而且就算是村支书一年也只有三万三的固定工资,而村委委员更少,只有两万三。如果抛开油钱和偶尔去乡里开会的早餐钱,就所剩无多。
这也是为什么村里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乃至于妇联主任是六十多岁。村里一大把的年轻人,都不肯来的真正原因。
杨麟这两个月想了很久,除了这个办法提高工资,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半响,袁广鑫开口:“可以倒是可以,最好还是先问过乡里的意见,再做决定。尤其是我们还要违反乡里的规定,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杨麟点了点头:“那好,我明天去乡里见汪婧**,向她汇报情况。”
“最好是先去见谭代峰副乡长,探一探他的口风。搞清楚乡里的底线,再去找汪婧**。”董运成建议说。
“您说的话很有道理。”杨麟点头认同。
但是袁广鑫和沈轶都显得不乐观,甚至担心杨麟会因为这件事惹乡里不快。
可不解决这件事,摩崖村的发展就谈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