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与徐氏如坠云端了啊。
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
娘她厉害啊!!!
年余根在广阳府做的是面食生意。
还不等开饭呢,他便出于职业病主动循着香气去了厨房。
最终,还不等开饭呢,买卖就如归姜的愿敲定了。
为了保险起见,要先试下市场反应,所以第一批订单量并不是很大。
八十个杂粮面馒头,三十个白面馒头。
因为成本太高,灵面馒头暂时没被提上日程。
吃罢饭,年余根便带着媳妇与女儿、女婿回广阳府去了。
因定好了明日天不亮就得将现蒸的馒头送去广阳府,在次日凌晨时分,两个儿媳就起了床在厨房里侯着了。
她俩着急啊,生怕起晚了耽误事儿。
而且不仅是她俩,过不多时,大郎与二郎、六郎哥仨也自觉起来帮忙。
倒是归姜这个主力人员成为了起的最晚的。
归姜没撵哥仨离开,因为这馒头要想做的好,揉面很关键,大郎和二郎力气大,是最好的人选。
至于六郎,就帮着烧火。
八人大锅的容量不是盖的,一百四十个馒头,也不过四锅便蒸得了,这还是在只有一层蒸屉的情况下。
昨夜归姜已经让二郎去借了村长家的牛车。
等二郎趁热将馒头送去广阳府再回来,天都还没亮透呢。
兄弟俩在上工的一头午里,心跳砰砰砰就没停下过。
早上离家前,娘给了他俩银钱,是让他俩用来买蒸屉与蒸布的。
至于装馒头用的新箩筐,村子里就有的卖。
可是,这是不是为时过早了些,万一,卖不掉呢……
哥俩商量好了,等下工就去余根叔的铺子里瞧瞧。
如果卖掉了,那再添置新家伙什也来得及。
如果没卖掉……那也不能让余根叔跟着作难,把剩下的馒头留给余根叔一半,剩下一半他们带回家。
不曾想,刚过晌午,年余根就自己找到了两兄弟上工的地方。
馒头卖掉了,而且是抢购一空。
兄弟俩闻言乐开了花。
年余根做买卖多年,心思又谨慎又活泛。
早上馒头刚被送来,他便先拿了几个去了离他家铺子不远的一家关系处的不错的酒楼。
酒楼掌柜的先是自己试吃了一下,然后便亮了眼珠子。
都是生意人,做事情都稳当,掌柜的也没全要那馒头,而是两种各要了一半。
广阳府毕竟是府城,口袋里有钱的主大有人在。
剩余那一半馒头,不一会就被老主顾抢购一空不说,还有好几个折返回来要再买,失望而归的。
那些老主顾纷纷跟年余根预订下了明日要买的数目。
酒楼早上是不开张的,所以年余根虽心里急着要寻哥俩报喜,但也忍住了。
等到了午饭时候,年余根是眼睁睁瞧着掌柜的一溜烟跑向自己铺子的。
掌柜的买的那一半馒头一开张就卖光了,同样客人们都没吃够,追着要买。
年余根便也与掌柜的订下了明日要的数量,而后就匆匆忙忙来找了大郎两兄弟。
四百个馒头,四百个馒头啊!
大郎接过年余根今个儿卖馒头赚的钱心里还不算是最高兴的,最高兴的是,第二天的订单,居然就有四百个之多!
二郎不也是同样的么,自打年余根来了嘴就没合上过。
一样高兴的还有两人的舅舅范大山与范大川。
这几日两人一直在暗暗思量着该怎样帮着自家妹子将日子尽快过起来,哪曾想,不用他们帮,这就有出路了。
大郎与二郎都不是那种浮躁的孩子。
他俩想的明白,这买卖才刚开始,以后是好是坏还说不准,可不能为了这个便丢下学泥瓦匠的差事。
兄弟俩都是庄户院出身,不嫌劳累,大不了晚上少睡点就是了。
等傍晚到家,将订单往家里一说,一家子都高兴坏了,干劲十足。
但再高兴也没冲昏了归姜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