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宁最崇拜那些能够以不战之略而屈人之兵的帅才,而李世民则更叹服那些长于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满腹韬略善出奇兵的战将,如秦将白起、齐王韩信、汉将卫青、霍去病、齐国军师孙膑等等。
相比之下,生性安静的李琇蜜不太喜欢舞枪弄棒,但她却热衷于先人那些玄学妙术,奇谋妙策、奇思妙想、甚至奇门异道。比如说,她喜欢读鬼谷子的书、越相范蠡的传说、西汉张良的故事。她还专门为此配备了一道武林绝学:飞镖术!她的飞镖术不亚于二兄李世民的箭术,也达到了百步穿杨的境界。
正因为如此,李秀宁和李世民战略战术潜能被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自然地成就了他们俩各自都成为了军事领袖、军队统帅,而李琇蜜个性和爱好则注定了她不会成为一个帅才,但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战术家和特工。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其鄙视诸如赵括、马谡这些纸上谈兵之辈,也不喜欢像白起和项羽这些被世人誉为一等一战将和大英雄人物,因为他们认为白起和项羽抗杀俘虏和百姓,说明他们内心懦弱、行为残暴,非英雄之举、无豪杰之气。
在兄弟姐妹们当中,李秀宁绝对是个学霸加学花,武功虽然不及二弟,但文学和兵法方面却不亚于二弟。
李世民极其喜爱武学兵道,还在小正太时期他就已经体现了自己在军事上的天赋,在兄弟姐妹中无人能比,学业一直高居榜首,但他在当时有些“偏科”,对诗书词赋的兴趣不是那么浓厚。不过,此时他已经意识到了文才在文治武功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于是在晋阳时期就开始恶补文学历史。日后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还是一位造诣匪浅的古代诗人,有几十首律诗后世被收入《全唐诗》中流出至今。
兄长李建成是个踏踏实实的人,他虽然没有天造之才,但绝对有地设之能,发展平均,方方面面各科各目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成绩,没有显示特别的才华。不过,有一点很特别,他似乎打小就预感到自己将来会成为储君,因此对治国之道、驭人之术等政治层面的书籍和知识极感兴趣,而对打打杀杀方面的功课则不太走心不太入脑。
三弟李玄霸生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喜好拳脚打斗,但对兵法谋略和人文等方面却没有爱好,是个学瓜(读书不用心,但并不笨),早甍无子,刚刚进入舞象之年(16岁)就与613年殁了,可谓英年早逝。
四弟李元吉是他们当中的异类,就是将所有嫡庶子女放在一起,他也是奇葩一朵。他不好读书学艺,文科方面简直就是弱爆了的那一族,按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学渣,阿里不达。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是个熊孩子,站没站样、坐无坐相,成日里没个正形。不过他却“天生力质”、力大无比,喜好打打杀杀,拳脚上的功夫非常了得。就说他那长相也与其他兄弟姊妹不同:放着父母那优秀的“美丽基因”不继承,非得追求新意,弄个“基因突变”,将自己的模样造得砢碜。
可是,不管如何,这老李家的儿女们没有一个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个个都是少年成才,人人了得。
说来凑巧,李渊前面三个嫡子的志向理想似乎都与他们各自的姓名出奇地匹配:李建成天生喜好帝王之术,他的名字意为“建功成业”;李世民颇有雄才大略和宏大抱负,这与他的名字不谋而合“济世安民”;李玄霸则要凭着他一身的肌肉“玄黄称霸”。相比之下,李元吉的名字就有点名不符实,对不上他本人的德性和命运了,也没有保他“元寿吉祥”,这些都是后话了。
其实,当时由于汉代之后四百年来,战乱从未间断,男儿尚武变成潮流,从军也几乎是所有男儿的不二选项,凡是有政府背景或家财殷实的家庭都会为孩子们提供习武学军的机会。
李渊的其他孩子们其实也接受了和李秀宁、李世民一样的习练机会,只是因为他们俩天资过人,再加上窦夫人为他俩另开小灶,才使得他们比起兄弟姐妹们技高一筹、艺精一分!因为父母的这些举措,无意中使到李秀宁和李世民连带李琇蜜,成为关系最亲近的姐弟妹仨人。
家学渊源,父儿英武,对李秀宁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男孩子们舞枪弄棒、骑马射箭时,她也束发紧衣,穿上小蛮靴,和兄弟们一起学习武艺。
和兄弟们相比,她最拿手的是剑术,各种剑法她样样娴熟,包括:跨左击、跨右击,翼左击、逆鳞刺、坦腹刺、双明刺、旋风格、御车格、风头洗等等;各招对剑技她般般精通,如撩、斩、挑、抹、削、扎、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云、挂、圈等等。每每舞起剑来,气势如虹、灵动自如、潇洒飘逸、刚柔并济。
而当父兄们一起纵谈韬略,讲论用兵布阵时,她也在一旁睁着大眼睛,认真地听着,还常常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小小年纪,她却讲得头头是道,令父兄,先生们和亲戚朋友们都赞叹不已。
说到遗传,如果说李秀宁是父母优良基因的完美集合,那么李世民就是对这个完美集合的发扬光大。他不仅具备了父亲的谋略和母亲的果决,而且更具有雄心壮志、雄才大略。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李渊一家的情形正好应验了这一说法。在李秀宁他们的孩童时期,也就是隋末从国力昌盛走向王朝衰败的时期,正是“时势造英雄”的阶段;而在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和李三娘关中呼应那一刻起,中国的历史就注定“战略性”地转入了“英雄造时势”的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