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举措相当高明,既能够使到李渊起兵“合法化”并“合情合理”化,同时还等于向世人宣告,大兴城乃是唯一的都城,夺得了大兴城才算是拥有了天下、才能够号令天下。
后来,当得知三姐已经掌控了关中大片地域,特别是西京周边的几个京畿重地,李世民便即刻建议父亲暂时放弃攻打河东郡城,绕过该地,南渡黄河,直取大兴!父亲听从了他的提议,同时派他领先遣队向西前来娘子军总部与三姐会合。
与此同时,为了防范扶风之敌前来救援大兴城,对李家军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李世民令刘弘基领兵先行夺取扶风郡。
听完二弟的故事之后,李秀宁豁然得出一个感悟,那就是成大事者,必先获得人才!二弟在这方面的确与众不同,他眼下才18岁,在这个年纪,他就已经深谙用人之道,实非凡人之为。
相比之下,自己虽然也明白人才是做大事的最重要的资源和保障,可这几个月来却将心思主要放在了娘子军的人数上,而没有着意去寻找、挖掘、培养和发展人才,凡事都由自己和四妹一手包办,好不容易发觉了安乾府的才能,却又没有把握好,让他走火入魔,因情而亡。
而二弟就不同了,他行事的开端就是网罗人才,依靠这些人才,父亲能够一路南下,顺利达到大兴城脚,可见发掘和使用人才才是最为明智的,最富远见的大事!看来世民不仅仅具备军事上的远见,也有了政治上的远见,的确是个干大事的人。
李三娘的想法的确没错,在冷兵器时代,人才是战争,甚至定**邦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有的时候甚至是唯一的因素。历史上,一人兴邦,一人败国的先列不在少数。
李秀宁通过与李世民的交谈敏感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她意识到自己仍然算不上是一个领袖级人物,这么长时间竟没有注重人才发掘和招募。
李秀宁的自责是对自己的过于苛责,其实她不是不懂得人才的重要性,而是她从起义开始到现在,都没有想过自己要独自坐大,她的出发点始终是响应和协助父亲的义军。她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如此简单,当然也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发现和收揽人才了,一切自己搞定!
相比之下,长兄建成在人才挖掘方面似乎就比二弟差了一大截子,在河东生活这些年,似乎也没有结识一些名人贤士,甚至都没有与父亲过去在河东的一些同侪朋友保持联络。
这么想着,李秀宁一时间就陷入了更深一层次的思索,甚至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