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岂敢接受娘子分文!这园子原本就是唐国公的,我当初斗胆接下,也是因为罗管家说有事急需钱両,在下当初若知道李娘子是为了举义事筹措钱两,那笃定是不敢接过园子的。”
李秀宁见此人所言皆出自肺腑,心里便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她于是详细询问了他的情况。
得知这主人乃是鄠县是本地人,具体说是一个以做买卖为生的生意人,算得上是本地的首富。但他并非一个爱钱如命的孔方兄,他爱财而不贪财,视阿堵物为身外物,为人厚道,不欺百姓,大家对他的口碑也是多为褒奖。
还有一点难能可贵的是他同情穷人,时不时还会周济一下穷苦的乡邻人家,是无尖不商的一个典型代表。
这不,当日在商议接收李氏庄园的时候,他听罗管家说变卖家产是因为急用银两,便没有半点讨价还价,完全按照罗管家的出价一手付清,而且还多给了200両银子。
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按照士农工商伶的顺序分别高下的,商人的身份地位基本上垫底而被普遍轻视的,但李三娘内心没有阶层歧视,她认为凡事须因人而异,如果此人的确有真才实学,而且品行端正,有何不可用他来造福一方百姓呢?为何要拘泥于世俗观念呢?
此刻李秀宁推断,此人是一个信得过而且有才能的商人。她于是对这主人说:
“钱両务必手下!如果我李三娘尚未做到拯救百姓于水火,就行贪财于庶民之事,岂不是自毁自的抱负、自弃自的理念!银両你无论如何必须收下,就按两倍算,不然我父唐国公也必定会责怪儿的。如果你真的愿意为建立新政出力,我敢请你出任鄠县临时衙府的县丞,罗管家任县令,你协助他尽快恢复本地民生,鼓励农工商,发展经济,何如?”
“在下唐酩笙,乃一介升斗小民,无德不才,今承蒙李娘子瞧得起在下,实在是终南山上搭戏棚———高抬(台)我了,某愿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他这才想起一直还没有报上自己的姓名,颇有失礼之嫌。
“太好了,那你今日开始就是唐县丞了!拿出你做生意的本事来造福鄠县乡民,我信得过你,也期待你不负我们之期望。”
李秀宁转过身对着罗盛文问:“你看行吗,盛文叔?你来做鄠县县令,但你原来在娘子军中的职务仍然保留。希望你和唐少府(当时县丞官职的称谓)一道做好一方父母官。”
“三娘你这是折煞我了,我何德何能,做一个县令?只怕给三娘你坏事了。”罗盛文摇摇头摆摆手回道。
“我看行!我了解你!就这么定了,罗明府(当时县令官职的称谓)。至于以后你们的官位如何,得等我父亲唐国公来定夺了。”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