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官军,他们倒是越战越勇,而且,一队没有打出旗号的隋军已经开始组织人马迂回到娘子军的背后,企图兜底合围娘子军,来个“包饺子,一锅端”。
敌我双方拼杀了近半个时辰,官军士气高涨,其优势在渐渐扩大,其对娘子军的半包围圈却在慢慢缩小……
李三娘感觉再这样下去娘子军要吃大亏,必须后撤了。
正当她准备下达撤退命令之时,只见官军队伍忽然迅速撤离。
李三娘猜想那应该是娘子军左、右路军的援兵赶到了。
这一仗下来,娘子军损失近2千多人马,官军死亡人数1700多人,但其正面军主将卫孝节被擒,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
可是,娘子军付出了牺牲这般众多的伤亡代价,在李秀宁内心,绝对是一场完败!她“出道”一来,可说是所向披靡,官军闻风而逃或而降,虽然曾经在武功终南山历经险境,但娘子军折损程度也没有像这一回这么大。
她恼怒自己、怨恨自己,居然没有想到敌军设有埋伏,叫娘子军吃了个大亏。好在娘子军的“V”字形进军战术,使到自己的中路军有两翼策应,否则,娘子军的损失会更惨。
想往常一样,战前她遣派了探子在前头探路,但7~8路探子,没有任何一个发现埋伏的官军,难道隋军是属“土拨鼠”的,能够掘地而藏、钻地而出?抑或是自己的探子喝了迷魂汤,开了小差?
不可能!他们都是些训练有素的,敏锐、机灵、认真,且信得过的人。
李三娘眉头紧皱,一刻也松不下来;心头上提,一刻也放不下来。她那原本白里透红的脸庞此刻显得完全通红,一直红到了耳朵根;她那原本清澈的双眸,也显得有点迷惘。
这当然不能怪李三娘或者她手下的探子们,因为那突然从林子里杀出来的人马,并非预先埋伏的官军,而是恰巧赶到的兵马。
这批官军约2万人,领头的名叫安乾府,是阴世师的手下,他本为一文官,不过是一位从五品上吏部郎中,从未带过兵,但却熟读兵书,也喜爱兵道诡诈之术,而且人长得相貌堂堂、玉树临风,更加上年纪才22岁,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阴世师看重,很快就成为他的亲信,不到两年就擢升至正四品下的右亲卫中郎将。
话说卫玄派卫孝节领5千人马与李三娘对阵,本意并非叫他与娘子军拼命,只是要他出奇兵遏制减慢娘子军的步伐,也好让朝廷腾出点时间来另做打算。
没想到卫孝节为了答谢大伯父的信任和重用,立功心切,想出了一个风险极高的计策,那就是一槊虚晃,三箭齐发,再加上一剑手刃。
他坚信自己这一连串的动作必定能够出其不意地“斩首”娘子军主帅,致使娘子军不战自乱!
之所以要冒这种带有自杀性质的风险,是因为他对娘子军这几个月来的攻城略地做过一番分析,并总结了上一次他自己兵败武功终南山和盩厔司竹园的教训,预判自己这次出征无论是在文韬武略方面,还是在兵力方面,都不是娘子军的对手,要与娘子军做正面交锋,阻止遏制其进攻节奏,几乎就是螳臂当车!唯有出奇制胜!
平心而论,他的计策不无道理和可取之处,只是他的诡计对于李三娘来说,显得稚嫩了一些,因为他并不了解李三娘的应急能力,没想到自己一连串的自杀式狠招,竟都被她有惊无险地一一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