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是世家大族,沈清舒的曾祖父是高祖朝的左相,深得帝心,配享太庙。如今家族里父亲官职最高,任兵部尚书,正三品官员,同样深得当今皇上宠信。
而母亲又是顾国公的嫡亲妹妹,所以长姐的夫家同样地位甚高,是另一位异性国公——方国公的嫡长子方绍。
虽然这个姐夫是父亲亲自看好的,长姐也不是软弱可欺之人,但毕竟是去人家家里做媳妇,还是宗妇,沈清舒还是担心姐姐在方府受委屈。
如今看来,倒是还好。
只是怎么瘦了这么多?沈清舒若有所思,开口问长姐:“长姐,你在方家过得怎么样?”
她紧紧地盯着姐姐,又担心从姐姐嘴里听到什么不好的答案,又担心姐姐受了什么委屈不同家里人说,只好紧紧看着她的脸,仔细地观察她的神色。
沈清音刚想开口,就瞧见胞妹这一番神色,顿时被逗笑了。
她捏了捏妹妹的脸,道:“你小时候还能经常瞧见这个样子,越长大越老成,如今可真是难得!
母亲,”沈清音扭过头去招呼母亲,“你看阿舒这个样子,好不好玩?”
结果母亲虽然也扑哧笑了一声,但过后也是紧紧盯着自己,表情神似妹妹。
沈清音顿时明白,其实母亲也在担心自己。于是对着母亲和妹妹笑了笑,柔声道:“我在方府一切都好,阿绍很照顾我。”
母亲哼了一声,“他照顾你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不过听到大女儿对新婚丈夫的称呼,还是稍稍放心了些。“该教的母亲都教过你了,不要一味软弱,但也不能过分逞强……”
“一切以身体为要。”沈清音接过母亲的话,柔声道:“我都知道的,母亲放心就是。”
“长姐,方府都有些什么人啊”
沈清音知道,妹妹如今已经在随着母亲学习管家了,自然不会不知道方府有些什么人,如今问起来,其实是在问方府的人对自己怎么样罢了。
扭头一看,母亲果然也在仔细听着。于是细细地说起来。
“我婆婆人还好,从没有叫我立过规矩,只是对子嗣有些着急……”
这话一出,沈清舒就知道为什么长姐这么瘦了。
原本嫁过去之后要熟悉方家的情况,人和事都要清楚,就很费心神了,结果婆婆又给了子嗣的压力,不瘦就怪了。
沈清舒放下心来,知道姐姐并没有在方府受委屈,至于孩子,姐姐身体健康,顺其自然即可。而且要她说,晚点要子嗣对身体也好些。
于是开心的吃了个肚子溜圆,席间长姐看见胞妹这个样子,又是怀念又是开心,胃口也好了很多。
母亲顾氏却对长女的子嗣很上心,她忍不住想起了自己刚成亲时在府里的情境。
她是老顾国公唯一的嫡女,自幼受家里宠爱,及笈之后一眼相中了当时高中探花的沈父,婚事顺利,丈夫宠爱,仅一年就怀有身孕。
但是她生下长女后两年不曾有孕,婆母就做主给丈夫又纳了两个年轻美貌的妾室,她为此郁郁寡欢了许久,同丈夫也一度疏远,直到她又生下长子之后才好了起来。
如今长女出嫁,婆家同样重视子嗣,她很是担心长女走她的老路。
于是等女婿接了长女之后,她嘱咐小女儿,”清舒,你明日替母亲去上云寺捐点香油钱,为你姐姐求求子嗣。母亲明日要赴一个重要的宴会,推脱不得,你代母亲走一遭。”
沈清舒并不信神佛之事,但母亲平日约束她极严,她许久不曾出门了,听说上云寺风景极好,她早就想去看看了。
于是笑眯眯的一口答应下来。
沈母看她那个样子,就知道小女儿在想些什么。“多带些侍卫,天黑前一定要回来,知道吗?”
“知道知道,”沈清舒笑盈盈的向母亲保证,凑上去抱了抱母亲的胳膊,亲昵道:“母亲待我最好了!母亲放心,我一定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
很长一段时间内,沈清舒都以为这一天是她未来人生的转折点,但后来才明白,原来命运的齿轮早已在暗中慢慢转动,而她,只是身处其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