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世代枪王 > 第485章:美女书记(1)

第485章:美女书记(1)

许司令长叹一声,说:“都是我不好,一直没有给你安排休假的时间,让你们小两口没得见面,我是不是有些**啊。”

石头说:“什么**,根本就不搭界的事,应该是形势所迫,小鬼子一波接一波的扫荡,他不给我们喘息的时间,这能怪你么?我说,要怪就只能去怪小鬼子,是小鬼子破坏了我们中国人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不就是在为争取幸福的生活而努力么?付出一点,没有什么,谁让我们选择了革命呢?

许司令赞赏说:“到底是一个文化人,把什么事情都想得那么透切,有些事我就不瞒你了,希望你有所心理准备。”

许司令话是这样说,可话到了口边,看了石头一眼,又把话咽了回去,石头急了,石头说:“许司令,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人。”

许司令听石头这样一说,竟憋出了一个大红脸,再怎么难张口,再怎么难说的话,许司令终于说了出来,许司令说:“柳红梅被铺了。”

石头一听这话,还是有些受不住,有些天旋地转的感觉,石头忍不住地问:“是什么时候的事?”

许司令说:“就在前天,是前天上午发生的事,我也是今天刚刚知道的。”

石头问:“柳红梅是怎么被铺的?”

许司令就边走便详细的跟石头述说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原来,前天在东栖县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东栖县是当时的栖霞县(现在的栖霞市)以东,牙山脚下的广大地区,当时的栖霞县分为了东祈西栖两个县,牙山又是胶东八路军根据地的中心区,哪里有八路军的兵工厂,印刷厂,“胶东抗大学校,医院等机关。

抗大学校的全称应叫“抗日军政大学”,主要是为抗日前线培养军政干部人才的。胶东抗大自1941年进入栖霞,到1949年彻底迁出,近十年时间,虽然几进几出,但主要还是活动在牙山方圆百里以内,牙山的西麓和北麓。

胶东抗大1941年春刚入栖霞境内,首先落脚于牙山西麓的刁崖后、麻地及周围的十几个村庄。几个月后移驻北麓山区,一直到日寇投降前夕,这是抗大连续办学时间最长的地点。校部首先驻东夼村(今凤凰庄),各营队向北先后延续到雀刘家、小庄(今富庄)、上崖头、大庄头、桃林夼、野夼、东下夼、西下夼、宅头、甲格庄、河西、徐家、山合 山卢 夼(今国路夼)等村,向东及南分布在巨夼、西城、白马夼、荆子埠、北楚留、柳家庄、楚留店、大庄、西庄、西草铺等村庄。

1941年6月,聂凤智自第一分校派来接替贾若瑜任校长,廖永光继任政委,黄经琛任教育长。校部分政治处(下设组织、宣传、青年、**、锄奸5股)、参谋处(设作战、训练、人事、通讯4股)、后勤处(设财务、军需、粮秣、军械4股)、直属连队(设警卫、通讯连、便衣排、骑兵班)几个办事机构,学员根据形势需要招生,先后实行过三、三与四、四编制。1941年秋是三个建制营600多学员的学校。随聂凤智从一分校调过来一批干部及军事、政治教员,也带来部分新教材,为教学充实了力量和内容。这一阶段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倡启发、研究、实验式,废止注入、强迫、空洞的教学方式。

当时教学设施很简陋,无固定的教室、桌凳、和像样的教具,场园、寺庙、树林,甚至茔盘就是教室,学员的背包当坐椅,膝盖作课桌,教具自制,反扫荡的战场就是实验场地。这一年,经历了春夏两次大扫荡,在聂、廖首长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保存并增强了学校的实力。

1942年下半年,延安整风文件传来,胶东的抗大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克服主观主义,使教学内容更切实际。这一期学员逢上日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发动的冬季拉网式扫荡(即马石山惨案那次),支校采取游击战术,配合主力部队,再次打击了敌人,取得反扫荡胜利。

1943年初,为贯彻**“精兵简政”的方针,山东军区决定,将抗大一分校本部改为山东军区教导一团,胶东支校改为第二团。蔡正国接替聂凤智任团长(校长),刘浩天任政委。校部机构按教育与行政统一的原则整编,学员共约千人,组成9个队,编为3个营。教学计划亦有所调整,为深入开展整风和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军事课除“正规化”军事训练外,加强了小分队游击战术训练。政治课着重学习整风文件,开展整风运动,自上而下发扬**,一面教学,一面查”三风”不正的表现。学校还发扬“抗大”老传统,开展生产节约运动,开荒种菜,上山打柴,帮助群众筑路、疏河、修堤坝等,学校还建立了修械、榨油、纺织、被服、磨面等工厂。既保障了学校的供给,也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

牙山地区事实上也成了当时胶东根据地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也就成了鬼子每次扫荡的重点地区。抗大学校的学生当然也就成了各级政府的宝贝,保护抗大学校的学生是各个部队,各级政府的责任。当时,柳红梅正带着部分县大队队员在牙山北麓,一个叫花兦的地方指挥群众转移,山那边忽然传来了激烈的枪声,有队员从山上跑下来对柳红梅说:“柳**,不好啦,有抗大学生被鬼子包围了!”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