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 [原创]英雄的背后---评《兵》[蓝剑军团]作者:海绪

[原创]英雄的背后---评《兵》[蓝剑军团]作者:海绪

《兵》是作者最后一名创作的关于以张贤为代表的国军军人在抗战中英勇杀敌的故事。虽然到现在小说还没有创作完毕,我也不知道作者将要给主人公勾画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或者说是要将小说写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而终止。但是从前面章节中作者对于小说的创作上让我感受颇多。特别是小说序言中关于为什么国军将士们的英勇事迹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写下的那些话更是值得关心那段历史的人去推敲。其实我觉得在最近几年中关于国军将士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已经慢慢的公众化了。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也大量展现了他们中的很多人的事迹。比如《血战台儿庄》等等一批反映着抗日军人的影视作品、《热血忠魂》为代表的小说都很好的展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军将士门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当然也不否认对于大多数事件还是默默的藏在背后不为人所知,即使现在也没有人反对把那些事迹都找出来,但是毕竟现在时代不同了,所以很少有人去关心这个问题。不过也不能说所有人都会忘记。在很多资料中还是可以找到很详细的内容的。当然这些知识一个方面,而另外一个方面我想把自己的一些粗陋的想法写出来与作者探讨。

诚然如作者在小说序言中描述的那样,在抗日战争期间,当时的国民党军队确实起到了中坚的力量,没有一大批英勇的将士付出生命的代价,那么我们的国家不知道还要遭受多大的损失(虽然坚信非正义的日本鬼子一定回失败,但是俺想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会拖后5到10年)其实只要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稍微分析一下的话,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当时的中国,所谓的国军有着数百万的正规军与地方部队,而作为另外一个党派的代表--中国**只有区区的十几万部队,而且缺少武器装备,所以说在抗战中国军必然要处在抗战的正面战场上。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抗日战场上涌现出一大批国军英雄,象张自忠上将、李家珏上将、郝梦龄将军、戴安澜将军等等,他们是国军阵亡的300多万将士的代表,他们不仅仅在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中得到认可,而且在当时的全国军民中也得到了尊敬。甚至是今天还是如此。没有人可以抹杀英雄们的事迹,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开也是如此。但是有一个问题在这里出现了,既然没有人能抹杀英雄们的事迹,那为什么除了少数的英雄以外,大部分的英雄们却很少被人所知呢?我想其中应该有很多原因的。下面我就把我所想到的讲述一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一个方面应该从政治上说起。“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这个应该是在抗战题材的影视小说中最常见的一句话,应该是属于当时最高当局的一句话。应该就是这样的话的出现,让当时拥有广阔国土的中国虽然派别林立,却都放弃了自己的信仰,搁置了相互之间的一切矛盾,掉转枪口一直对外,这也是国共合作的基础。但是事实呢?相信稍微有点知识了解当时历史的人都很清楚,“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一直是我们当时的最高当局的一贯指导方针,而且他也一直这样在努力着。不然也不会出现整个东北三省没有浪费日本强盗多大的精力就全部占领。也不会出现“卢沟桥事变”中孤独的十九军独自抗战的局面。不想说当时国军与共军之间的矛盾,那是因为两种信仰之间的矛盾,即使是因为为了反抗日本强盗侵略我们的原因已经统一了思想,放弃了前贤而走上了在同一个战线上努力的战斗。但是不管是八路军还是新四军依然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甚至是来之于内部的伤害。就说当时的国军内部也是如此。自民国成立开始,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就有着天生的缺陷,那就是派别林立、军事自制的现象。这一点虽然与各个地方有关系,但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哪个最高当局的私心在作怪,嫡系与旁系的区别太大了。所以可以这样认为,虽然当时的国民政府算的上是中国的唯一政府,但是就当时的国家来说还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整个国家还是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下。内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更不用说什么国家的建设、军队的建设了。而这样的国家要与军国主义统一了的国家的日本进行战争的话,不遭受重大的损失是不正常的,更不用说为了打击异己,甚至可以让部分国军投降叛变帮助日本强盗来消灭反对自己的势力(当然俺没有查到可靠的证据,这里就不举例了)。小说中对于这些方面的介绍也有很多,最大的部分在于对军官和士兵的思想上的禁锢。比如,对待真正想与旁系甚至是异己的**军队有亲密接触的军官进行隔离审查、调动工作甚至进行杀害等等。也正是因为最高当局的这些思想,直接为国军牺牲的将士们的光环上涂上了灰色的阴影。

第二是军事方面。军事方面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政治上的种种矛盾也就造就了军事上的很多缺陷。在抗战初期,国军的嫡系部队组建了十几个德军装备师,不过其中有一些没有装备完毕或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但是已经组建完毕的部队不管是人员编制还是武器装备上都不逊于日本鬼子的一个师团。可是当这些部队走上在战场后的表现却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不可否认也有很多部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是绝大多数的现象就是一个连级别的日本中队可以打败一个营级规模的国军部队,而一支团级的日本联队可以追着一个师的国军战斗。而在凇沪战役中,80万国军将士竟然被20万日军击败。这能说明什么呢?难道只是说明数字?俺不反对作者用一些数字来表明国军的战功歼灭日本强盗31万余人,这是一个不错的收获,但是与当时的国军数量比起来能成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呢?国军在抗日战争中的损失是300万啊,1:10的战损难道是因为国军将领的失误才造成的吗?不能说其中没有,但是绝大部分是因为国家或者可以说最高统帅的问题。嫡系部队可以优先得到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兵员、最高的待遇。而旁系呢?即使是低劣的武器也不能完全装备到每一个人,更不要说军饷等后勤保障方面了。就是这样的条件,也不能说旁系就没有反抗侵略者。但是之所以让他们的付出与得到不能成为比例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在他们正与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搏斗的时候,而那些装备精良的所谓的嫡系部队却在拖后腿甚至是落井下石。这一点在很多小说中都出现过,甚至在作者的小说中也有交代,看来作者也不想这样的事实被掩盖。其实这里面的原因无非就是当时的最高统帅想利用强盗的手为自己清除异己而已。所以有很多国军将士们的牺牲都被蒙上了阴影。张自忠将军如此、郝梦龄将军也是如此,还有小说中提到的王老虎部队的被消灭又是一个典型的排除异己,利用强盗的势力帮助自己消灭与自己有分歧的同志,可以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国军将士也是如此。更不要说象“皖南事变”等直接的**裸的罪行都直接掩盖了大部分国军英雄的事迹。

第三个方面当时的社会状况的原因。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国,****是最大的弊病(当然不能说哪个时代不存在这个弊病,但是俺认为在那个时代最猖獗。特别是国家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的紧要关头,在前线军人们正在英勇的与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搏斗的时刻。而我们的后方呢?很多人却在做着为自己发财大事情,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悲哀。不能不说这是对前线将士最沉重的打击,甚至更过于面前敌人的进攻。这里不需要说什么四大家族,也不需要说一些大的事例。小说中已经给了很好的答案。小说中描述了一起“盗卖军服”的案子,案子中十一军出现了盗卖军服获得金钱来发放牺牲烈士的抚恤金。而这起案件的原由就是因为上层**牺牲烈士的抚恤金而造成的下级没有办法的作为。不能说国军的军官一开始都是**的,但是上层的种种恶行直接导致了下级的效仿。即使还有一些不愿意与之为伍的人存在,但是又能怎么样?而抗战中大发战争财的又有多少呢?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冷了抗日军人的心,冷了老百姓的心。所以对于抗日战争中国军将士的英雄事迹就很少有人谈起了。

要说的原因还有很多很多,但是那些似乎已经并不重要了。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是历史不会被世人忘记。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国军中的那些英雄们不会被人忘记。虽然他们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受到了特殊原因的影响而造成了很多人很多事都一直默默无闻的沉寂下来。但是随着后来关心它的人们的不断的开发,相信这些英雄的事迹会慢慢的走道前台来,让更多的人们明白,在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还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以及他们的事迹。

感谢作者把又一段国军将士与侵略者英勇战斗的故展示给我们,希望小说接下来能更加精彩。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3371809_1.html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