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满城县(今满城区),1937年秋。
晴日,青纱帐间的公路,反射着耀眼光芒的刺刀,盘查行人的士兵在呵斥。杜子骏与同学郑新安顺利通过哨卡继续前行,他们身后5华里是保定西城门,城门外北侧是平汉铁路线上的火车站,他们前方40余华里是隐入地平线的满城县城,更远处隐约显出太行山的轮廓。
“站住!”
人们循声望去,杜子骏、郑新安也停住脚步扭回头。
“过来!”
杜子骏、郑新安见是在指向他们,只得忐忑地往回走。
负责盘查行人的那名士兵,因为此前收了郑新安的买路钱,所以他打圆场道:“李班副,我已经查过了,他们确实是学生。”
刚才发出喝令的正是李班副,他愤愤道:“找的就是学生!平时抗日口号喊得震天响,如今真该抗日了,全都成了缩头乌龟往山里逃!”
杜子骏他们之所以选择穿着校服,只因人们普遍会善待学生,但若遇到李班副这样有偏见与情绪的人,那就是很麻烦的事情了。
郑新安不服气地回嘴道:“请你放尊重点儿,谁说我们没抗日?”
杜子骏想拦阻但来不及了,只因他俩去满城县属于秘密之行,源起则是2个月前的“七七事变”。
当时,包括杜子骏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认为,发生在卢沟桥的军事冲突仍会像以往那样,以国民政府的妥协换来平复。但是,日方在日益骄横的心态与欲壑难填的野心下,不断从本土、**、伪满、伪蒙、台湾地区调来军队,以强势姿态向国民政府施压。至于国民政府,因为面对民众积蓄多年的激愤,不得不做出军事回应乃至回击,至8月13日爆发淞沪会战,人们意识到全面战争已不可避免。
正是在8月,保西工委经向上级报请后,在满城县成立了保定地区第一支抗日游击队。杜子骏在得知消息后,便与满城籍同学郑新安商量前去加入,他俩的申请在9月12日得到批准,杜子骏随即匆匆回家,确切地说是大哥杜辉的家。
杜辉曾在北平任教、结婚、生子,只因从事地下工作难以兼顾家务,被忍无可忍的岳父扫地出门,他辗转到保定育德中学任教,在前年再婚后,搬进妻子李曼凤名下的一处独门小院,在去年喜得千金后,便将以前的邻居李奶奶及其孙女英子接来做保姆。
此时,杜辉坐在堂屋主座,一手搂着女儿一手持书阅读,李曼凤和英子在忙里忙外地收拾行李,双目失明的李奶奶盘腿坐在客座,双手不停地纳着鞋底,她侧耳听了一下说:“子骏回来了。”
李曼凤头也不抬地唤道:“子骏,快过来帮忙。”
杜子骏本想到东厢房拿了背包就走,此时只得推门走进堂屋,接过绳索一声不吭地捆扎行李。
李曼凤是保定商会副会长齐万盛的外甥女,而杜辉虽然在育德中学任教,但同时为齐万盛做兼职并成为心腹。不仅如此,杜、齐两家是远方姻亲关系,李曼凤自幼就与年长9岁的杜辉相识,在少女时期曾心仪这位表哥,但杜辉先是留法勤工俭学,后在北平任教定居,李曼凤则嫁给在天津驻防的西北军一名副官,可是,副官在七年前的中原大战时失踪,后确认命丧沙场。
前年,在齐万盛的撮合下,杜辉与李曼凤喜结连理。也就是说,李曼凤对于杜子骏而言并非“外人”。
她一边忙碌整理行李,一边抱怨道:“你们不是放假了吗?怎么还是一天不着家,找都找不到你。”
杜子骏漫不经心地说:“一直在忙着打零工,不能总是白吃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