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野火起平原 > 晋察冀根据地之易县、唐县、曲阳、定兴

晋察冀根据地之易县、唐县、曲阳、定兴

(一)易县

易县,隶属于保定市,地处太行山北端东麓,属于太行山区向华北平原过渡倾斜地带,十分之七为山地,唯一的平原乡与定兴县相邻。

在县域内,有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紫荆关,古称上谷关,可谓兵家必争之地;有皇家陵寝清西陵,当年被视为风水宝地;还有一条中国历史无法逾越的易水河,正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奠基成就了“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更为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不畏强敌的精神立下柱脚,“狼牙山五壮士”则用鲜血与生命做了新注脚。

1941年9月25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第1团7连6班奉命掩护群众阻击日寇,在弹尽粮绝后毅然跳崖,班长马宝玉、战士胡德林、胡福才牺牲,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受伤。他们的事迹于11月5日以《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为题在《晋察冀日报》刊登报道,晋察冀军区于7日正式将该英雄群体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注:棋盘陀是狼牙山主峰)。新中国成立后,相关报道以《狼牙山五壮士》为题纳入小学课本,同名电影于1958年上映。

易县以易水河为名,易水河与历史长河交融,从刺秦王的荆轲到抗击日寇的狼牙山五壮士,孕育滋养了无数慷慨悲歌之士……抚古追今,壮哉!

(二)唐县

唐县,隶属于保定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县域东南部延至华北平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中国历史朝代歌始为“唐尧虞舜夏商周”,其中“唐”是尧帝的封地,也是“唐县”之名的由来。

战国时,唐县始设关隘鸿之塞,后世易名常山关、铁关、鸿山关等,据称北宋杨六郎延昭曾镇守于此,史载明代定名倒马关,与居庸关、紫荆关并称“内三关”。

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前夕,八路军第115师骑兵营奉命前出唐县倒马关,同时独立团前出涞源驿马岭,均在平型关战斗之前与敌交火,被视为八路军北上抗日打响第一枪。此后,骑兵营(副营长李钟奇曾就读保定育德中学,开国少将)连续出击,收复曲阳、唐县、完县(今顺平县)、满城等县城。

在抗战期间,唐县不仅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1939年5月~1941年8月),而且地方建政工作也走在前列,1939年8月,24岁的陈舜玉当选唐县县长,成为晋察冀边区第一位女县长;早在1937年10月,其大姐陈舜英任职辽县(今左权县)成为第一位女县委书 记;1939年7月,周副主 席骑马摔伤右臂无法执笔,为此出任文书的是其三妹陈舜瑶(**夫人)。陈氏姐妹系出名门,曾祖父陈莼曾是沈葆祯的幕僚,舅爷林长民生下才女林徽因,表舅爷林觉民写下荡气回肠的《与妻书》。

脍炙人口的《野火春风斗古城》也与唐县有关,剧中“关敬陶”的原型是王溥,1938年8月31日率部起义,在唐县北店头村整编为晋察冀抗日游击军,后于1940年“百团大战”中,时任司令员王溥英勇牺牲。

回溯雄踞唐河畔的倒马关,其下游约16公里是黄石口村,1939年白求恩逝世于此;继之下游约25公里是葛公村,1942年柯棣华逝世于此。如今,唐县钟鸣山下建有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