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就在这里产生,有人说,菩提祖师既早有预见,为何不在授艺时多加告诫,反而放任自流?岂不是有教徒无方之嫌疑?很多人对此耿耿于怀,认为如果菩提祖师循循善导,孙悟空就不会有这悲惨的遭遇!但是,或许也就没了后来的斗战胜佛!大落方有大起——也许,菩提祖师比所有人想的要远——孙悟空多年在身边学艺,还有谁比他更了解自己的弟子?只是有些事,如果不亲身经历,是没法彻悟的!如果教出一个循规蹈矩的孙悟空,日后顶多天庭多一个尽职尽责的弼马温,只有历经磨砺,才能大彻大悟,有所造就。五指山下五百年,犹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让孙悟空真正获得成长——五指山下反省五百年后的孙悟空,是不是隐忍成熟很多——甘愿拜在凡人唐僧门下做马前卒,任劳任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灵山封佛,自此,方真是称王称圣任纵横,圆了他当初长生不老的愿望。由魔到佛,跨越何止一个尺度——非匠人手笔,难以造就——当年的菩提祖师,也许在听了孙悟空学艺的目的之后,动用七八年时间观察,不动声色,为这个不同寻常的弟子量身打造了以后的成长之路,之所以严厉警告不允许孙悟空泄露他的身份,也许是怕别人知道了背景,顾忌了他的面子处处留情真正妨碍孙悟空的成长——如果是绝情怕事,何必煞费苦心悉心传授各项神通?早在开始之前便断绝岂不是更干净?所以只剩一个可能,用心良苦,悉心培养!后来果然一一验证,成就非凡——对于菩提祖师的卓越见识和识人之明,大家理应佩服的五体投地。
田畾回到孙悟空与祖师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孙悟空自报家门:“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师的反应是——闻言,暗喜。为之取名孙悟空,收入门墙。在此之前,更是让座前弟子门前迎接这未来的弟子,如果说无情,便真是错看了祖师了!看似无情却有情,这才是真正的良师——抛开其他不说,仅从此点就可以说恩同再造。
田畾内心翻江倒海,表面波澜不惊。看似内心千转百回想了很多事情,其实只似电光在脑海中闪了几闪,并没有占用多长时间。
所以所有人都不会留意到田畾内心惊人的变化。
今天想的事情太多、太累,而且,眼前还有事情未完全了解——头疼的事情,留待以后再琢磨也不迟。
田畾将目光定向看炉道人,想看看他那里还有没有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看炉道人眼里只有孙悟空,孙悟空眼里只有看炉道人。田畾不言不动,犹如空气。
看炉道人目光深沉:“现在,你还想留下我吗?”
孙悟空沉默,沉默代表着放弃。
“再见!”看炉道人潇洒的挥挥手,看也没再看他们一眼,走了。从什么地方来,回什么地方去——三十三重天,云雾层层,望眼不穿。
田畾望了一眼这片劫后的土地,心想,有些地方,永远不再存在,有些事情,最好也不要提及。西行路上,无论牛魔王、铁扇公主、看炉道人甚至经历过的众妖魔,他们是过客,很快会被忘记——人生路上,谁不是过客?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即使没有天火焚烧,一切也会湮没于时间。
只是,看炉道人够腹黑,够隐忍。一口气竟然忍了三百多年才发作,而且一发做就是雷霆一击,更是思虑周密,根本不留对手喘息之机。观门人,思其师,名师出高徒,没有高明的师父,哪能调教出这样的徒弟?太上道祖也许更腹黑、隐忍、有心机。田畾忽然想到了经过平顶山莲花洞时的一些诡异经历。
唐僧师徒途径平顶山,遭遇莲花洞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几番交战,金角银角屡败,紧要关头,太上道祖亲临解救。道祖先说:“偷了我的宝贝,走下界来,正无觅处。”又说:“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前面说正找不到,后面的话显然又在说是知道在这里的,前后矛盾,显然是急切想掩盖什么,所以言辞有了漏洞。两童子下凡,必然有秘密公干。不然,道祖不会为他们找理由开脱,至少,道祖身边的宝贝不是那么容易偷走的,能随身带着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其他宝贝可以丢,勒袍的腰带也能丢?谁信?他们是为了什么呢?显然道祖说的原因不可信。
金银童子下界为妖,也许当真是太上道祖授意,只不过绝不会是像道祖后来自己说的那样,是观音借来磨练取经人的,借口背后,也许有隐秘。漫天神佛在凡间似乎各有勾当,却又彼此默契的互相掩护——被某某借来验明真心的,这个理由被用的炉火纯青,田畾早已不轻信。
他回想道祖现身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变作一个瞽者,半路拦截扯住唐僧白马,张嘴喝问:“和尚,那里去?还我宝贝来!”猪八戒误以为是老妖魔出来找茬,被孙悟空一眼认出真身后,急升玉局宝座,九霄空里伫立,叫:“孙行者,还我宝贝。”
前后不到一分钟时间,口口声声不离“宝贝”二字。
也许,他的到来就是来讨要宝贝的,安排金银童子也正为图谋某件宝贝。
到底什么样的宝贝让他心心念念呢?金银童子携带很多宝贝,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也许就是为了乱人耳目、鱼目混珠,因为,众多宝物中,可能至少有一件,本来是不属于他们,却是蓄意要弄到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