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性格太孤,太老实,不太擅长于与人打交道,或者说,他与人打交道时,往往是以技术的标准,并没有种花家特有的那种高情商。
好在有个朱碧华。
双方面谈后,朱碧华对欧阳克勤的技术能力非常满意,对其提出的年薪40万,不但一点意见都没有,还立即增加了12万元的“保密费”。
“保密费?”当时欧阳克勤有些吃惊,而且还有些惶恐。
朱碧华为此还费了一些周折,一再保证这只是商业秘密,绝对不会出现危害国家、社会的事情,更不会用技术去犯罪。
欧阳克勤也去抗战时空考察了三天,他没去武汉,也没去重庆。只去了五台山的大社基地。
在那里,他看到了八路军战士,当然他也知道了时空穿梭的事。
度过了最初的眩晕后,他选择了加入。
欧阳克勤带着三名工程师助手,开始进驻延河,开始了他在抗战时空的二次创业。当然,现代时空的人,正常情况下每个月会有6-8天的假期,考虑到时空穿梭不易,这些人的假期要么一个月休一次,要么一个季度或更久休一次。
休假时可以回现代时空,也可以直接在抗战时空。
八路军为了配合他们第一项工业建设项目,特别派出了几名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还派了20名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八路军官兵前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培训。
根据欧阳克勤的计划,从安装调试开始,到正式生产一段时间后为止,八路军方面的人,必须学会操作技能、安全规程、异常情况处理、机器维修等内容。
这个时间段,大约是三个月。
当然欧阳老不会一直呆在这里,他只是在前期负责指导装备,待正式投产后,他还有其他任务。
事实上,延河边区的工厂,肯定不止这一个。
譬如在延河周边数百里地,盛产核桃。这个可是不得了的东西,后世核桃油每500克的价格从未低于100元的,几乎是高档食用油的代名词。
所以朱碧华考虑的第二个工厂就是建立一个“延河食用油厂”,主要、专业生产核桃油、花生油这两类产品。
抗战时空,种花家的土地上,没有农药与化肥,所有的产品都是绿色、纯天然、生态、有机产品。
只要检验合格,绝对是大受百姓欢迎。
这些高档食用油,直接在抗战时空消费了,颇有些浪费哈是不是?
这个“延河食用油厂”,投资更小,朱碧华只买了2台600千瓦的柴油机作动力,就基本解决了生产所需。
当然这样的小厂加工能力也很有限,每天只能加工20吨核桃米或花生米,能够生产出近20吨食用油和大量的附加品油渣,这种油渣通过一定的方法加工,是一种喂养牲畜的高级饲料。
第三个工厂,名叫“延河制衣厂”。延河有很多女同志,女家属,她们文化低,干革命貌似干不了,当战士又不合适,所以大多没个正事。而制衣厂正好可以解决革命者的后顾之忧,也算是为抗战做了一点贡献吧。
这个厂,就更简单了。
除了电力买了个50千瓦的小型发电机供电外,所有缝纫机都是人工缝纫机,朱碧华一次性给买了200台缝纫机,可一次性容纳至少500人就业。
朱碧华原本的意思,这个带福利性质的企业,也就那样了。但没想到这些家属同志们特别有激情与创意,她们生产出来的各类衣服,完全就供不应求。
导致这个厂开张半个月,不得不再追加200台缝纫机。
当然,这个厂的利润也是不错的。任何新生的产业,都会有一个相对利润更高的时期。这个,主要是占了供求关系的优势。
或许有人会说,你一个堂堂的时空穿梭者,去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还不如直接向倾销货物,把美**打回原形。
这样说的人,或多或少是个喷子。
“二货”那家伙说了,但凡对时空改变最大的事,都是时空商人要做的。但前提是以商业的手段推进一个时空的变革,而不是以军事的手段。
当然朱碧华打几仗,那没问题。但那种“改变”并不算成朱碧华的时空商人成就。
至于那啥所谓的时空商人成就是啥东东,“二货”并没有解释。而朱碧华也感觉到,这个“时空商人载具”并没有那么简单。所以他决定主要按“二货”说的做,通过商业的手段,解决商业的问题。
其实仔细研究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扩张之路,可称之为两个极端:在二战前,日本人一直想以武力征服东亚并进而征服世界,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在二战后,日本迅速改变策略,通过经济与商业,再配合科技力量征服世界,哪怕紧闭国门的种花家,也不得不打开国门,承接日本产品与技术外溢的益处。
所以,商业,并不只是一个商业问题,而是一个国策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朱碧华在延河上马的这三家企业,并不是要把延河的商业水平提高到哪一个高度,而是要解决一个从无到有的问题。
有如那个著名的判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碧华布局的三家企业,其实也还有这样一种想法。
种花家除了思想被苏俄给忽悠得半瘸之外,其他方面还是很不错的。哪怕在最艰苦的时代,正确的道路也并未彻底关闭。
欧阳克勤正在努力建设三个企业的时候,朱碧华也认真梳理了他的时空运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