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立国几十载,终于又出现了镇国利器啊!”
“不到一刻钟内,文华钟连震八次,这说明一天之内诞生了两首镇国级的作品啊!”
“这是盛世之兆啊,我朝文脉由此大兴!此乃大吉之象!”
“诸位不妨猜猜这是谁的作品?”
“莫非是解阁老的新作问世?不愧是文坛领袖,天下何人文思能出解阁老之右?”??
“此番新作,必有一首是出自解阁老之手!”
“我看必是出自隐世大儒之手,解阁老劳案牍劳形,哪有闲情逸致去雕章琢句?”
“镇国诗,非大儒不可成!不可能是出自无名之辈!老夫把话撂这儿了,敢不敢押宝?”
“我看或许是哪位翰林的新作,只有他们才有那个时间去感时伤世。”
“你踏马什么意思?”一位曾经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的官员突然骂道。
“没别的意思……懂的都懂。”
前面那乱说话的官员急忙躲进人群中。
……
整个文华钟周围被大小官员围了个水泄不通,那些打杂小吏,扫地小厮也来凑热闹。
大家都是图个热闹新鲜。
礼部尚书茹太阿和吏部尚书左悬联袂而来。
看着文华钟前乱糟糟的场景,礼部尚书茹太阿装腔作势地冷哼一声:“一群沉不住气的家伙,不就是两首镇国文嘛。”
“大惊小怪,都是在礼部办事的人了,一个二个还这般浮躁,实在是有失体面。”
左悬对前者嗤之以鼻。
他分明看见这货的嘴角有些抑制不住地扬起。
吏部和礼部虽然共同组织科举考试。
可颁授文位,引导士人修行,嘉奖文人,全是礼部在做。
吏部主要还是在从事官员的人事任命和政绩考核。
此番文华钟震动,礼部完全可以顺着这股气息推算作者的籍贯和生辰八字。很有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把这两首诗文的作者招揽了。
“茹大人,何必藏着掖着,这两首诗文究竟是出自哪两位高人之手?这件事情,你不会不清楚吧?”
吏部尚书左悬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茹太阿也是不疾不徐地回道:“左大人急什么,我们礼部的人都没有急。”
左悬内心一阵mmp。
你不急?你们礼部的左侍郎去哪里了?只怕现在已经躲在哪里给天子写贺章,上呈吉瑞了吧。
当今天子御宇多年啊,总觉得自己治下缺点盛世之象。
思来想去才发现是文化不发达,没有什么代表性的名篇。于是鼓励士人多搞文艺创作。
然而大永文坛这些年实在是罕有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