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平江府道试结束,当天晚上便要主持阅卷工作。
幸好阅卷不是提调官和监考官们执行。
否则这帮人非得吐血不可。
提调官和监考官们可以休息,可夏淳身为提学官,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此时阅卷官们已经各就各位,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摞考生的试卷。
平江府道试,阅卷官按常理会选外地书院有名望的山长来担任。
夏淳信不过这帮人,直接找西直隶的提学官借人,把那边的府学教授请来阅卷。
今次是平江府的道试,所以谭明担任副主考。
至于主考官,就是提学官夏淳担任了。
阅卷第一道程序是初选。
各个阅卷官将看上的试卷交给副主考官,这道程序也称为“荐卷”。
副主考如果对一部分荐卷满意,就在满意的试卷上面写“取”字。
最后主考官夏淳再来核验取上的试卷,如果没有什么问题,那么就会在取上的卷子上面写一个“中”。
所以直隶地区的道试,虽然是分批依次进行。
但是基本上第二天,新晋秀才的名单就出来了。
考中的,没考中的被区分开来。
只是考中的人还没有进行排名。
排名需要等整个东直隶的道试完成之后,将考中人员的卷子放在一起汇总阅卷。
所以最后的汇总阅卷决定的是排名问题。
没考上的卷子,根本就没有资格进行汇总阅卷。
而且整个东直隶的秀才名额有限,各府按照考生比例发放名额,考试制度可以说是相当的完善了。
阅卷基本上是这么一个流程,但是放榜对于考生们来说却是极其漫长和煎熬。
虽然阅卷和考试都是各府分批进行。
可放榜却要整个东直隶考完之后放总榜。
放榜就不存在各个府域分开放榜的事情了,这毕竟是道试。
夏淳身为提学官兼主考官,一直在巡查阅卷工作。
突然,他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事情一样。
马上招来一位吏员:“你去问问各位阅卷官,有没有一张字写得极烂,而且只写了作诗题的试卷。找到之后,把那张试卷交给本官。”
“我要亲自阅卷,顺便把谭知府叫来。”
小吏闻言,立刻下去办事了。
没过多久,张灵的试卷便被放在了夏淳的桌案上。
谭明也被小吏带到了夏淳的面前。
“谭知府,烦请你将诸位阅卷官请去考场阅卷。务必要让阅卷房清空。三个时辰内,你主持阅卷,没有本官命令,任何人不得穿过阅卷房,闯入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