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啊,哈哈,倒是我冒昧了。在下长住府城,对于城中大小事宜略知一二,小友不妨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柳王景突然反应过来,朝着张灵拱手致歉。
张灵也不磨叽,上来就开大招:“你说,这平江府第一神童是谁?此番道试谁最有可能摘得案首?”
柳王景想都没想,直接脱口而出:“那必然贵县的许神童啊。在下认为,此子不仅能摘得道试案首,还有可能成为平江府五年一出的小三元。”
张灵闻言,微微眯起眼睛。
柳王景说贵县,那必然是老家所在的抚云县。
许姓神童,怎么自己一点印象都没有呢?
张灵继续问道:“何以见得?”
“此人县试,府试皆为案首,考试所作文章甚至被县尊拿去供县学生员观摩。”
“此人家贫,父亲嗜赌成性,动辄打骂母子。十岁时,其母休夫,此后母子两相依为命。此君十四岁前都不曾识一字。直到十四岁那年路过谭氏族学,被夫子讲授的经义所吸引。”
“此后半年便一发不可收拾,此君有空便在族学旁听,进步神速。日记千言,过目不忘。辗转不过一年,其功课便远超族学诸生。”
“今年童子试刚开始,夫子便让其一试,没想到两获案首!”
柳王景越说越起劲,唾沫横飞。
张灵的眼神也是越来越明亮。
听起来这位的确是神童啊,读书仅仅一年就能去参加童生试了,并且考试时还直接碾压周围的考生。
是我中意的弟子没错了。
张灵继续打探道:“这位许神童的真名几何?可曾有业师?”
“许神童唤作许观。此人乃是天生的读书种子,想来寻常夫子也只敢做他的蒙师。至于业师……或许此人中了道试第一之后,大宗师会亲自教他制艺(写八股)。”
柳王景捻着胡须感叹道。
古时候连中县试、府试、道试第一,即为小三元。
每隔三年,皇帝就会往各省委派提学官,总管各省的教育行政事宜。反正地方上有关教育的事情,都是提学官说了算。
什么书院、县学、府学,全归提学官管理。
同时,提学官还负责主持道试,所以提学官又称提学道。
参加考试的学生一般称提学官为大宗师。
即便是过了道试,中了秀才,每年也得被提学官考察功课。
张灵知道柳王景话中的分量。
这种大佬教你写八股文,什么概念?就是块屎盆子,在大宗师的悉心教导之下,也能镶上金边。
一听说自己未来的弟子有可能被提学官看上,张灵就激动不已。
截胡!
必须得截胡!
谁都不能跟我抢弟子!
……
Ps:【童子试其实是在明孝宗时期才开始规范起来,就是朱厚照老爹当政的时候。明朝的童子试,分为县试、府试、道试。清朝的童生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注意,院试是清朝才有的。两者之间有细微的差别。作者菌写着写着也差点搞混淆了(狂汗)】
【作者菌这本书大体沿用的是明朝的科举设定。可能有时候码字多了会出纰漏,但我尽量多检查再发出来。】
【这本书写的时候要查不少资料,所以速度快不起来,只能每天保底两更了,不定时加更。这本书小弟会认真写,咱们该严谨的就严谨,绝不会敷衍了事。同时这本书依旧是爽文,作者不会犯文青病,大家不用担心剧情。最后说一句,这本书的数据真的太可怜了,各位再多支持一下吧,给点数据。】
<b><font color=red>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font>
<a href=''http://pay.faloo.com/'' style=''color:r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arget=_blank>立即抢充</a></b>(活动时间:1月31日到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