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将人类意识数字化,并抽离身体的试验,都是危险的,无论使用何种介质或者技术手段。因为理论上,很难验证,意识返回后,还是不是原来那个人。
——《伦理学研究》作者:马克希尔多姆
赵青小心翼翼走出电梯门,张寻宁紧跟其后。
“你怎么想?和上面那些烧死的那些人,有关系吗?”张寻宁问道。
“显然是有某种关联的。”
“又是一次人类造反?”
“我不知道,看上去很像。但是,灯塔比我们厉害的一点在于,它很少犯同样的错误。”
通道还算宽阔高大,可以勉强行进一部马克IV。它一直伸向远处晦暗不明的地方,不过电梯出口一侧就有一扇半开的门。从门的尺寸看,是为人体大小的物体进出设计的。马克IV肯定进不去。
赵青闪到边上,偷眼望去,是一间监控室。可以看到,一面墙上安装了满满登登,大约40部监视器,一些被打坏了,另一些还在运作。里面似乎也有过交火,暂时没有看到危险,不过侧耳可以听到噼噼啪啪的电火花响声,他小心转了20度,看到地上躺着一部“蟑螂”——一种多行走模式的,非常难缠的警卫机器人。
赵青迅速扫过“蟑螂”,它的一条手臂还在抽动,它的背部布满弹孔。显然是被近距离扫射干掉的。袭击者很清楚这个鬼东西的弱点和电路设置,弹孔散布区看似很大,但都在要害上——运算核心区和备用电源部分。
要偷偷摸摸靠近一台警戒状态,可以听到轻微脚步声,转身速度不到0。5秒的“蟑螂”,可远比靠近一部傻大笨粗的装甲猎手来的难,他本人没什么把握。他迅速检查了门口,确定屋子里大致没有危险。然后,他绕着屋子的边走,检查剩下我的死角,不过始终留着注意力,监视着仍然抽动的“蟑螂”,有时候,它们的次要中枢会突然激活,并引爆自己,当然这种情况会有一些先兆。
“蟑螂”可能是灯塔设计的最完美的机器,但是灯塔逐渐将它们从战场上淘汰了。
灯塔最初接管,并用来扭转战局的美军主力,是空中的无人机和地面的UGV(无人地面车辆),那个时代的机器人大部人还是车辆或者飞行器模样。
随后几年的战争中,灯塔自行研制的装备,开始“仿生化”。
其重型装备从外形上,也越来越倾向于双足行走,这似乎是通过战场反馈,不断优化的结果。当然给人的印象是,这些笨拙的武器,越来越像人了。
站立起来的机器人,可以获得良好通过性,较高的视野和优良射界;而“蟑螂”可能是灯塔研发的,外形和尺寸上,最接近直立人的单位。
当然,“蟑螂”大部分时候,仍然以履带底盘行走,上方安装悬臂和武器站;其顶部扁平的周视镜头,以及上方的两根形似触须的通讯天线,是“蟑螂”这个名字的由来。
只有当“蟑螂”遇到履带无法通过的地形,或者提升警戒级别时,它们的两条履带才会直立起来,并从中间分裂出可转折90°的关节,并以此充作为双腿行走,此时,其外形会变得像人。作为武器,蟑螂太过脆弱,但是作为通用机器人,它被广泛使用在后方的巡逻、武器维护和弹药装载上,它拥有先进的处理器和灵巧的机械臂,甚至有类似人手(但是只有三个指头),可抓握的机械钳。
“你看背部中了二十多枪,都在馈线和主电路部分”赵青说着抬头环视四周,有几部显示器被打坏了,墙上还有几个弹孔。“那个人不简单,打光一个弹匣,八成命中。”
“手很稳啊。”
张寻宁赞叹道。与机器人交战的一个难点在于很难彻底杀死对方,不仅仅是因为装甲,还因为机器人总是有多个中枢。而这个射手,显然深谙对方构造。
“最难的是怎么靠近,‘蟑螂’的震动传感器,可以捕捉到最轻微的脚步声,甚至是呼吸声。”
赵青蹑足潜踪走了进去,他进入一个陌生地方,总是溜边,通常这里是安装在四个角上监视设备,容易错过的地方。
张寻宁没有类似经验,他直接走到控制台后面查看“蟑螂”是否死透了,随即他看到,边上还有几把倒下的椅子。
“我没听说过,机器人还需要椅子。”张寻宁说道。
“其实机器人也不需要看监视器,它们可以直接接收视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