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北镇抚司,最少也要脱一层皮啊,他们一个个细皮嫩肉,谁能承受得起。
传闻中,这位郕王不是性子比较懦弱,待人平和,是个好好王爷吗?怎么一朝监国,变化如此之大?
还有,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为什么会这么听朱祁钰的话?
作为一个闲散王爷,郕王是没有资格足见班底的,也就说,朝堂上下,没有一个是他的人。
说到底,他们就是认为朱祁钰好欺负,没想到这条绵羊一转头变成雄狮了。
朱无视眼帘微阖,眼眸深处满是诧异:我这位侄子,转变也未免太大了,这等手段,真的是一个性子软弱的好好王爷吗?
装了二十多年?
莫非……和我一样?
若是换做他,做出的决定大概率也会和朱祁钰一样。
土木堡之变本就损失了三成重臣,大明建国不到百年,没有冗官之疾,损失了三成重臣难以补充,帝国运转凝滞了许多,国朝正是用人之际。
全杀了,本来就支离破碎的朝堂,还有人干活吗?
再说,真全部杀了,朱祁钰就真的站在了全体大臣的对面了。
孙太后一直装哑巴,说不定就是想看着朱祁钰一怒之下将十几个大臣全部杀了,站在全体朝臣对面,是圆是扁任她揉捏了。
实际上若是金镰不站出来,朱祁钰也会让曹正淳站出来求情,他是来立威的,不是将全体朝臣推倒自己对面去的。
王振那边你们打死三个人,那么首先出手的三人便是首恶,斩首,其他人为次恶,杖打一百。
不偏不倚,合情合理,又初步立威。
但也让孙太后知道了,眼前这个朱祁钰,并不是他予取予求的傀儡。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十几个人被拖下去后,大汉将军们把三具尸体抬下去,清理血迹后,太监重复喊道。
无人出列。
朝会之后便是廷议。
朝会普遍情况有近两百人,而廷议,参与的人全部朝廷重臣,一般都是三品以上。
廷议简单来说就是由内阁会同五府、六部、都察院及六科给事中商议大政方针,然后将情况具体上奏给皇帝,由后者裁决。
六科和六部是对应的,简单来说,六部是做事的,六科是监查六部的。
太祖朱元璋担心六部的权重威胁皇权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
出了奉天殿,穿过武英殿的庭廊,踩着金水河的河岸,走过了皇极门的五凤楼,来到了文华殿,进入文华殿外的三栋小楼。
文渊阁,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大明内阁。
廷议的地方。
宣宗时期,敕谕改为了票拟制,来自全国各地的奏疏,内阁大臣们就将自己的意见写到了奏疏之上,皇帝负责裁决批红,之后再发往全国执行。
票拟制的繁杂公务,让文渊阁从不置官属,变成了下辖西制敕房和东诰敕房,每房设置中枢舍人,但并不常设,以轮值的形式出现。
文渊阁的两边就是东西敕房,专门处理公务。
<b><font color=red>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font>
<a href=''http://pay.faloo.com/'' style=''color:r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arget=_blank>立即抢充</a></b>(活动时间:1月31日到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