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国潮1980 > 第八百七十二章 资产配置

第八百七十二章 资产配置

皮尔卡顿确实是个相当完美的老板。</p>

尽管在许多外人看来,他是个威严肃穆的人。</p>

身上天然带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派头,而且还有一双鹰一般锐利的眼睛。</p>

但那样不苟言笑的形象多是在他繁忙工作,承受莫大压力的时候才会出现。</p>

其实对于他的员工们来说,这个已经六十三岁的小老头,除了是他们的老板,还是父亲和好友。</p>

甚至就连他那双像鹰的眼睛,平日里也永远是充满了慈爱,看待他们就像父亲注视自己孩子。</p>

毫无疑问,皮尔卡顿待人是宽容与真诚的。</p>

尤其他非常善于挖掘人才,愿意提携年轻人。</p>

这就是他为什么总能收获身边人的尊重和爱戴,会被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大师。</p>

所以完全可以想象,如果宁卫民能够亲耳听到皮尔卡顿在宋华桂的面前,是如此评价和看待他的。</p>

哪怕他再市侩,再精于算计,怕也会因为这份信任和厚爱产生“士为知己死”的冲动吧。</p>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尽管皮尔卡顿用人不疑,宋华桂也对宁卫民器重有加。</p>

他们最终传真回东京的消息,也为宁卫民解决了在欧美申请跨境专利的后顾之忧。</p>

甚至宋华桂还正式授权,允许宁卫民代表华夏公司继续和日本公司的高层接洽,进一步讨论合作方式和可能性。</p>

但由于这个时间段比较特殊,宁卫民却真是有点顾不上这些事情的后续工作了。</p>

反而不得不暂时把拉杆箱专利和合作谈判的事儿先扔在一边。</p>

不为别的,就因为掀起泡沫经济狂欢的《广场协定》,已经迎来了为数不多时间的倒计时。</p>

在这最后半个月时间里,宁卫民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p>

争取在日元资产狂飙升值之前,为他自己弄到更多的筹码,把所有的资金配置到位。</p>

这才方便日后挥舞大镰刀割韭菜啊。</p>

所以实际上,从提交完拉杆箱的专利申请后,宁卫民就掉转了矛头,首先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不动产的收购上。</p>

他不但天天催促香川美代子和小野光南尽快拿房出来签约。</p>

自己还主动出击,又去找了几家不动产中介碰运气,为自己物色合适的标的物。</p>

资本主义国家千不好万不好,就有一点好,钱真的能通神。</p>

只要你有钱,又肯花钱,就肯定有人愿意站出来满足你的需求。</p>

哪怕你的要求多么不合情理,存在多少客观障碍,都不要紧。</p>

还别看时间这么紧迫,可对宁卫民这样财大气粗,又愿意为时间埋单的客户,哪家不动产公司不愿意掏出箱子底儿来伺候呢?</p>

一家叫左川不动产的中介公司,查遍了自己手里的房源,就找到一套特别符合宁卫民要求的高级公寓。</p>

那套房子位于港区的赤坂,房屋性质在日本叫“忙雄”,这来自于英语的Mansio。</p>

这种房子别看是集合性住宅,但也是有土地权的,分摊在每个独立单元的面积里。</p>

房屋质量不错,建成才两年,七十多平米,3LDK的格局,也没租客。</p>

因为房主偶尔会来住几天,一直空置。</p>

只是房主对于房价期待值较高,这么一套房子就想卖出八千万円,要价几乎高于市价两成左右。</p>

所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就是这么巧了。</p>

宁卫民恰恰就是这个房主等了许久,愿意挨这一刀买主。</p>

于是在房产中介的卖力联络和促成下,9月9日,双方就迅速签约,完成了过户交易。</p>

这一下更让小野光南和香川美代子深受刺激,拼了命的加倍努力。</p>

9月12日,香川美代子也终于成功完成了签约。</p>

哪怕香川美代子老板的朋友还身在海外工作,但由于这位房主确实也急需卖房变现,对宁卫民的出价还比较满意。</p>

在香川美代子和其老板的不断恳请下,房主终于同意在东京安排了一个委托人,和宁卫民进行了购房合约的签订。</p>

就这样,宁卫民花费了整整伍亿八千万円的巨款,再得一套七百平米的位于中央区银座二丁目7番7号的商业用房。</p>

所以最后急红了眼的就是小野光南了。</p>

为了把宁卫民答应的六亿円订单全部拿到手,他不惜再度提高寻访房源消息的回报,甘愿和提供房源的人平分成功签单后的提成奖金。</p>

这么一来总算是管用了。</p>

他的一个同学,听说提成能有上百万之多,就把一个书店老板正考虑跟着自己儿子去海外移民,打算把多年经营,位于港区西麻布的一处上下两层的书店转让的消息透露给小野。</p>

并且还亲自带着小野和这位书店老板见了面。</p>

最终,小野光南凭借这个及时得到的信息,牵线搭桥再度成功。</p>

这位书店老板以三亿円作价,把七十多坪的店铺连土地带房,还有书店藤本、存货、员工、供货渠道,统统打包卖给了宁卫民。</p>

于是至此,宁卫民在不动产的配置上算是基本到位了,而且还很意外的成了一个日本书店的接盘侠。</p>

说到这里,有人一定会感到非常奇怪。</p>

前面不是说,宁卫民自己个人只有六亿多円吗?</p>

就是连开店的二百万公款都算上,怕是加起来也只有八亿円吧?</p>

那怎么到现在,他买下的这些不动产加起来,都已经高达十二亿円了呢?</p>

其实这很好解释,因为可以找银行贷款的呀。</p>

千万别忘了,金融地产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可以用手段加杠杆啊。</p>

没错,作为一个外国人,宁卫民身在日本,根本找不到愿意贷款给他买房的日本银行。</p>

哪怕他全款买了房,也一样会在这些银行面前碰壁,照样不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p>

因为日本银行业的管制太死板了。</p>

对于要求金融开方的美国爸爸白白喊了几年“嗨依”,但直至如今,也只是流于形式罢了。</p>

实际上在迎来泡沫经济前,日本的银行连客户群都毕竟单一,主要就是吃本土大企业的。</p>

连日本国民的小企业想要获得贷款都不容易,就别说外国人了。</p>

所以就连日本人自己都骂日本的银行业,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p>

觉得这行业的人既无耻又市侩,偏偏待遇还贼好,简直没有天理。</p>

可问题是日本毕竟不光是纯粹的本土银行啊。</p>

哪怕金融开放的步伐再拖延,可再怎么样,起码也得允许外资银行进入日本从事基础的金融业务。</p>

所以这年头的东京,已经有不少外资银行扎堆儿在此,甚至已经有了不少外资投行了。</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