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国潮1980 > 第七百八十八章 连中三元

第七百八十八章 连中三元

过去的人因为有闲,元宵节比春节还热闹,那是从正月十三要热闹到正月十七的大节。

后来建国后提倡移风易俗就不行了。

正月十五的正日子都不放假了,也没人组织公众活动了,元宵节渐渐的就不被重视了。

不过在老百姓的心目里,因为元宵离着新年太近,而且也没出正月, 那还得算是过年。

按照大家心中默允的习惯,好像也只有过了元宵节才算把整个年过完。

正因为这个,哪怕在当前春节只放三天假期情况下,宁卫民也要把新春游园会办到正月十五去。

何况今年还有点特殊性。

一是许多单位把春节假期和两个周末假期,人为合并在一起了。

京城大部分职工头一次能一连气儿歇上五天,这就是当代的黄金周啊。

完全可以预料到老百姓逛庙会的兴致,花钱的欲望, 会有多么强烈。

二是宁卫民已经对外公布了今年中秋、国庆前后,将举办第一届天坛灯会的计划。

并且效仿“雕塑艺术展”的形式, 联合美协对全国各地征集花灯参赛,设置了丰厚的奖金,力求办成另一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那么为了积累点经验,秋季能更游刃有余的应对大型灯会活动,当然有必要在这个新春游园会上提前预演一下。

即可应景,又当练手了,这就叫两全其美。

于是他就选了连接祈谷坛和北神厨的长廊作为展示花灯的所在,同时还举办打灯谜活动。

使得天坛的新春游园会北线和东线两条线路又多了一处别致的风景啊。

不用多说,这里挂出的花灯几乎全是京城美术红灯厂出品的。

谁让他们京城最资深的制灯企业,又是和天坛、坛宫长期合作的服务商呢?

技术底蕴与合作默契全体现在时间上了。

虽然元旦后,宁卫民才真正确定了花灯活动的方案,对于宫灯厂来说,他们只能加班加点赶制的花灯。

可全厂上下仍然毫无怨言,反而以特别积极的态度来应对。

尽管事态仓促,来不及做特别大的花灯。

但宫灯厂还是竭尽全力出了大小、高矮、方圆、材质、形式、色彩不等的各式花灯。

不但有传统的纱绢、玻璃、羊角灯,还有西洋灯款,绝没有半点而糊弄凑合。

这些灯上更是绘有古代传说故事, 如列国、三国、西游、封神、红楼、水浒、聊斋、精忠传、三侠五义等,或花卉(兰、菊、梅、竹),或飞禽走兽(鸾、凤、龙、虎、虫、鱼)等,无不颜色鲜美,妙态传真。

甚至宫灯厂还给了宁卫民一份大大的惊喜,主动给天坛送来了一批冰灯。

说实话,在宁卫民的认知里,向来以为冰灯都是仰仗现代化的电动工具雕出来的,否则难以完成。

然而古人的智慧并不是今人所能想象的。

是!过去古人难以造出大型的冰灯。

但一人高之内大小的冰灯是可以完成的,甚至还方便至极,省心省力。

为什么?

就就因为过去的冰灯是模子洒水的方式做出来的。

宫灯厂的库里就有一批清末民国时候的冰灯模子,厂长许平治一声令下,全给找出来了。

虽然坏了不少,可该修的修,能用的用,最后居然也给凑出来四十几种冰灯。

有船型的,有宫殿的,还有花卉的、动物和人物,从款式上说, 也算是丰富多彩。

效果上就更绝了,比如大肚子弥勒佛,腹中就是空的。

从背后放进蜡烛去,一旦点燃,就像有了佛心,把弥勒佛整体照个透亮,十分晶莹漂亮。

而且那咧着大嘴笑着,露着肚脐眼的样子,真和画上的一模一样。

再比如有一個乌龟形的冰灯,是模仿龟趺驮碑的样子。

在晶莹剔透的乌龟身上,可以点着四支蜡烛,把个乌龟照的四处通透。

不过要说最美的还是一排仕女,全是和真人一般大小,姿态各不一样,尽态极妍。

而且每一个手里都捧着冰制灯盏。

那红彤彤的燃烧的蜡烛放入其中,正好可以把她们的脸打亮。

设想一下,这些冰灯汇集在长廊之下,要是晚间一起点亮,那是是什么效果?

岂不是宛若碧天中的星斗!

即便是白天,赶上雪天、阴天,点亮它们,也是闪闪发光,水色琳琳的。

虽然这些蜡烛点燃的冰灯,在色彩光亮上,和几十年后的用led的冰灯无法相比的,但胜在了“奇巧”二字。

首先,这些冰灯的模子都是经验的产物。

前人不知道多少年流传改进的经典造型,光源照射设置的是特别科学。

其次,就是倒模出来的冰灯质量恒定,方便快捷。

只要模子不坏,天气够冷,一宿就能冻出一个来,而且每次所制,均一般无二。

再加上“水火不相容”这句俗语,就更显得这样的传统冰灯才够味哪。

别说来逛长廊的游客们都会对这样的的冰灯产生极大的兴趣,谁都想看看临近傍晚时天色一暗,冰里点灯的稀罕事儿。

就是宁卫民本人第一次见到这些冰灯,他也是格外的激动。

当时就忍不住一个劲埋怨许平治藏私。

不为别的,就因为在宁卫民的心里,这样的冰灯俨然与坛宫饭庄的艺术冰雕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要知道,一个大型宴会所需的冰雕,往往需要两个雕工精湛的厨师,一起忙和半天。

何况就是尺寸再大,也没有一个人高的冰雕。

可要是有了这样的冰灯模型,普通的人就能操作,岂不省了大事儿了?

甚至这冬季晚间,大可摆设这样的冰灯在北神厨院子里,作为应景的户外灯饰啊。

要论化繁为简的工作效率,这简直弓箭与火枪的区别啊。

所以宁卫民随后就跟宫灯厂开了口,要先借四个仕女的模子使使。

等什么时候天儿暖和了再还。

宫灯厂那边自然是百分百的答应,还主动要派职工来指点冰灯倒模。

要说这厂长许平治倒是拎得清的。

他知道全是运气好,能碰上宁卫民这样的大客户,自己厂子才有好日子过。

何况中秋节的天坛灯会他还惦记要扬名立万呢。

借几个冰灯模子算什么呀?

说借,是宁卫民给面子。

按理说,人家开口,白送都是应该的。

总之,天坛的长廊,就因为这些廊上挂着的花灯,廊下陈列的冰灯,成功把游人都从大老远引来了。

再加上廊下也是分岔路口,还安排了一个彩亭提供免费茶水。

以及几间暖棚在出售应节食品“锦芳元宵”,和宫灯厂制作的“走马灯”、“吉利灯”、“气死风灯”以及狮、狗、羊、兔等动物形象的纸灯笼。

就更让这一地带变得人满为患,游人络绎不绝。

许多大人都在买元宵的同时,给自己家的孩子买了提着的纸灯笼,或者拉着玩儿的兔子灯,然后拖家带口四处游逛玩耍,形成提灯拉灯逛灯之景。

当然,最能招人的还得说猜灯谜的活动。

灯谜,在京城民间被称作“猜闷儿”。

过去则被叫做“打灯虎”,意思是难以猜中,如同猎人射虎,

原本就是以增加知识,锻炼智力,使人的思路敏捷,活跃节日气氛的互动活动。

历朝历代,从古至今,都是最有群众基础的。

就更别说天坛园方的打灯谜还是有奖的,不是白猜的,那就更是值得参与的一大乐趣。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