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涤尘幻境 > 第18章 沙坝搏暗流,悟得涤尘意

第18章 沙坝搏暗流,悟得涤尘意

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最为狭窄的地方,宽只有三公里多,南北都是宽阔的水域,呈一个横着的U字形。

沙坝就处在U字形的北端,沙坝的东面是一大片的丘陵,高度都不足百米,西面几公里处遥遥可见秀丽的庐山。

沙坝的**超过了两公里,东西走向,东起延伸至湖底的小丘,横亘在水道上,占据了整个水道的三分之二还多,犹如一道闸门,挡住了自南奔腾而来的水流。

这个沙坝看起来确实是自然形成的,穿过U型底部的激流在此处进入开阔水域,水流放缓,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了这个沙坝。

说是沙坝,其实只是一个巨大的隆起缓坡,坡度只十五度上下,高度两至三米米不等,宛如绵延在水底的一条山脉。

让我不解的是,沙坝为什么只存在于三分之二的水道上,如果是沉积而成,应该不会产生这样厚此薄彼的现象。

我们的任务是沿着沙坝的南侧底部五米宽的范围内进行潜水,用S-13探测器在水底采集数据,数据通过导线直接传输到岸边指挥所的电脑中。

观测组在游艇上,通过安装在我们潜水头盔上的摄像头和信号发生器来确认我们的具**置,并根据指挥所的指令来指引潜水员的行动。

同时观测组还负责监控我们的生命体征信号,体温,呼吸,心跳以及脑电波,以确保水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两艘快艇一艘停在岸边,一艘跟随游艇,驾驶人员都是郑爽的手下,担任接送换班人员和禁忌救援的任务。

我和齐敏智负责第一班潜水任务,我们俩穿戴好潜水装备,按训练的标准动作反身倒进湖中,开始下潜。

沿着沙坝进行潜水,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的多。

首先是我们身上拖着两根缆线,一根是探测器的传输导线,一根是连到游艇上的安全绳和传输导线的复合缆线,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行动的自由。

其次是,湖底的水情不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地多。

下潜了二十米左右,我们就到了水底,水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的,水下却是暗流涌动,水流极其紊乱,我们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很多漩涡。

水情不仅远比我们训练时遇到的要复杂,而且湖底泥沙翻滚,能见度极低,只能勉强看到眼前两米左右,连方向都无法辨识。

脚下的淤积的泥沙十分松散,踩上去就往下陷,无法站立,只能将身体平放过来,摆动双脚双手来保持平衡。

我们就像是在泥沙里觅食的泥鳅,穿行在湖底泛起的泥沙水中。

数据采集的要求迫使我们只能缓慢地移动,这让保持平衡变得更加困难,一个不留神就会被乱流和漩涡打翻,身体翻转后还容易被身上的安全绳给缠绕住,一旦缠绕,还得靠另一个人帮助才可以解开。

两个人轮流操作探测器,一个人负责操作探测器时,另一个人就是帮着平衡身体,拖曳传送缆线。

各种困难与不便,也使得十分消耗体力,氧气因此也消耗地非常快,一个12L的气瓶,我们潜水深度20米左右,理论上可以支持一小时十五分钟的潜水作业,可我们下水五十多分钟,气瓶就几乎耗尽了。

出水后一看,我们仅仅探查了五六十米,算起来每分钟也就是探查了一米多一点,这比我们原先的计划几乎慢了一倍。

由于我们提前出水,第二班出发时,我们已经开始返回,两艇交错时,我见到了解体我们的第二班人员,胖子和文玲。

胖子问我下面的情况怎么样,我只是简单说了句:“一锅泥汤,什么都看不清楚,你下去就知道了,小心点!”

回到岸上,齐敏智卸下装备,就跑去问桂教授,说在水下什么都看不到,连方向都要观测组进行指引,完全就是盲人摸象,他问桂教授,到底要我们探查什么?

桂教授却说,探查的效果很理想,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只是进度大大地落后了,得想办法加快进程,然后就很关心地让齐敏智去休息恢复体力。

齐敏智没有得到答案,只得悻悻地回到休息区。

在休息区的等候的人都很关心水下的情况,围着我和齐敏智就问。我们照实说了水下遇到的状况。

训练时只是学习了S-13的使用方法,并没有告诉我们S-13究竟是收集的什么数据,只知道是一个综合性多功能数据采集器,下水后我们才知道,所谓的探查,完全是依赖设备,我们除了操控设备,也发挥不了其他作用。

齐敏智抱怨起来:“连S-13是什么设备,收集的什么数据也都不告诉我们,有必要搞得这么神秘吗?”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