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来不及道别
遮星台建成于天奉元年,有上接天语,下承民心之意。每逢盛事遮星台必定点灯祭天,以告天命。但前年点灯之时,女帝陛下出城,半途便打道回府可谓出师不利。而今遮星台毁于一旦,长安城上下皆是人心惶惶,大有天灾人祸不可避之势。大街小巷一夜之间便传出“苍天震怒,国之将乱“的谣言,意料之外的是矛头并非指向姜家女帝,而是那位刚敕封北雍王的青衫女子。
只是不等隔日上朝的文武百官拿出应对之策,一道紫虹由东而来,降在太和殿之上,足足停留了半日,长安城所有百姓皆有幸目睹了一场天降祥瑞的奇景。
谣言随之,不攻自破。
与此同时,百里之外一道金光从天而降,落入首阳山。
曾在东越长野之上向李长安问剑的小道士蹲在金鲤池边,看着池中原先的三尾龙鲤化作了六尾,神色淡漠。
他偏头望向身侧不知何时来的负剑道士,笑道:“谭师兄,你与那许剑痴几战几胜?”
年少成名,两年前却在泪罗江与东越魔头余祭谷一战中惨败的天师府剑首沉思了片刻,惜字如金道:“十战,九平。”
许无生下山后,尚未走出北雍便遇上了逆江而上的谭济道。一个武当玉柱,一个天师剑首,二人初遇,却神交已久。一路从北边打到了东边,既有切磋争锋,亦有生死之战。
卜天寿追问道:“不对呀,既打了十回,怎只九平?”
素来寡言少语的谭济道如实道:“没打完。”
卜天寿掐指一算,抬头望西,过了半晌,恍然道:“原来如此,许剑痴要去天山拿回他的剑啊。”
谭济道默然点头。
卜天寿随手折下一根青草,放在嘴里,想了想道:“人剑归一,师兄你怕是打不过他了,不如咱们也去长安城瞧瞧?”
负剑道士微微摇头,转身离去,“你去长安,我去东海。”
被天师府一众大小真人说成最不像道士的小道士仰面躺下,翘起腿,自言自语道:“师父说李长安一剑便劈开了那座通天塔,哪里像跌境跌到谷底的人,我可不去自寻晦气。金鲤池的龙鲤何时变成九尾,就全仰仗师兄你了。”
卜天寿转头望去,已不见负剑道士的身影,他兀自苦笑了一下,“还有我那个四处惹是生非的老爹,成日念叨着天道天道,就不知道父债子还这个道理?”
小道士独自在池边絮絮叨叨了许久,最后轻唤了一声师父,却无人再应声,小道士扯起嘴角笑了笑,比哭还难看。
----------------------------
长安城的动荡没过两日便被一个惊天消息抢去了风头,犹如一阵飓风,从东海直掠而来。
江湖历经一甲子,终于有人登上了观潮阁第十八层。
而那人的名字,即将名震天下。
韩高之。
同时还有一人的名字,再度被江湖提及,那便是自观潮阁建成以来,第一个登上十八楼的女子剑仙。
李长安。
只是后者曾经的“天下第一”多被质疑,不仅因为声名狼藉的缘故,江湖中更多的说法是李长安当年太过一骑绝尘,虽无敌于世,但是否真正成就陆地剑仙无人可证,与同为陆地神仙的余祭谷也只有过一战,此后二人都不曾再与人交过手。大野坪一战世人终于有幸亲眼目睹了仙人之力,但都不是二人最巅峰之时。故而才有传言说,李长安当年的天下第一,水分居多,虚而不实。
而韩高之,这个三十年前寂寂无名的小卒,三年一登楼,整整三十年一步一个脚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韩高之的天下第一人,江湖无不拜服,可谓实至名归。
将军府今日来了一位身份清贵的不速之客,另一位则是被生拉硬拽来作陪的可怜女子。
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风头浪尖下,那些早已写好拜帖却迟迟不敢登门的京城权贵比前两日遮星台倒塌时更加惶恐不安。尤其是在内阁大学士钱鸿明以及鲁镇西大将军被下令禁足后,这些闻风而动的京官成日眼巴巴的望着将军府门,生怕谁先攀附上了这位朝廷新贵,后来者讨不到好不说,今后还得小心翼翼免得被穿小鞋。
故而,整个长安城,除了能横着走的三公主殿下,也无人敢在此时登门造访。
另一个可怜女子自然就是被留在长安城当质子的武陵郡主,姜孙信。
姜岁寒才走入后院,便瞧见这样一副场景,院中摆起了一张长案桌,那个让整个长安城不得安生的青衫女子站在白衣女子的身后,一手轻搭在白衣女子的腰间,一手握着那只纤纤玉手,正一笔一划悉心指导,脸上笑意温柔,时而在佳人耳边轻声细语,好一幅夫妻和睦的良人美眷图!
姜岁寒气不打一处来,快步走到案桌前,毫不客气的打破了这幅美景,厉声质问:“外头都快翻天了,你还有心思教人练字!?”
洛阳皱了皱眉,却未抬头,即便李长安松了手,仍是写完了最后一笔。
李长安夸赞了一声“好字”,这才抬头看向不请自来的公主殿下,微笑道:“练字如修身,宫里的夫子没教你?”
洛阳搁下笔,默不作声,转身回了屋。
姜岁寒愣了片刻,指着白衣女子的背影,不悦道:“她是谁?见了本公主竟不下跪!?”
一旁的姜孙信扯了扯公主殿下的衣角,使了个眼色。
若在北雍,姜岁寒兴许尚有顾忌,可这是长安,她自家门前,还能平白无故让人欺负了去?
姜岁寒不理会姜孙信的小动作,拍桌怒道:“李长安,你府上的人都这般没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