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慰问演出
赵文斌和夏晓荷在离小学不远处的山梁分了手,急急忙忙赶回连队,他一进操场就看见食堂一侧有几名穿军装的人正在架设扩音设备;临溪一侧有些男兵在呜啦呜啦的吹号,吱吱呀呀的拉琴;一群女兵站在篮球架下无拘无束地说笑着。
他没见过这阵仗,边走边猜测着,迎面碰到了大步流星走来的于连长。
“赵文斌,怎么才回来?”连长阴沉着脸。
赵文斌心里一惊,自己是提前归的队,并没超假呀,难道有战友去翠屏山看见自己和夏晓荷同行,回来报告了连长?如果真是那样,追究起来,就此认定自己违纪和当地姑娘谈对象,那可是黄泥巴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任你有千张嘴也说不清楚道不明了!
“愣着干什么?师宣传队有一个叫柳月的女兵正找你呢!”连长的脸由阴转晴。
赵文斌惶惶然的心转忧为喜。他抬头朝连长指的方向看去,可不是嘛!柳月正和李树青站在小溪畔友好地交谈着。
“你跑那儿去啦?人家柳月老远里来,等你小半天了,真是。”李树青不等赵文斌站稳就是一连串的埋怨。赵文斌并没理睬好友的埋怨笑着对柳月说:“对不起,对不起,没想到你会来,要不,今天我就不去翠屏山了。”
“没什么,宣传队说要来C团演出,我就临时报名跟着来了,到了大华,团里安排我们进了山,没想到要到你们这儿。”柳月朝赵文斌灿灿一笑。
原来师宣传队决定组织演出小分队国庆期间到基层连队慰问演出,柳月听说二分队要去C团的打坑道连队,便主动申请,随队来到了大山里。
“我们七个多月没见了吧,你好像长高了点?”赵文斌依然是一幅兄长的口吻。
“什么好像哟!我真长了两厘米。”柳月高兴地比划着。
“也长好看着,婷婷玉立的。”李树青用家乡话说。
柳月闻言,笑了,“树青都会讲婷婷玉立了,不简单,不简单。“
“树青学文化进步可大了,现在不仅能读书看报还能写大批判稿了,猪倌也当得有滋有味的,还得了个营嘉奖呢!”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至理名言。”柳月说。
李树青没想到自己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竟惹来乡友的一番夸奖,心里虽然很受用,可脸却臊得通红。他看看赵文斌又看看柳月说:“文斌干得好,连队每期墙报板报都有他的大名,又当了校外辅导员,成了学雷锋积极分子,神气得很哟!”
“你不说这些没人把你当哑巴。”赵文斌打断了李树青的话。
其实柳月也干的不错。师宣传队虽然在总部那儿没有正式编制,可全军各师级单位都是参照艺术院团的标准与规模设立了正营职单位的宣传队。师宣传队现有一百多号人,不仅排演相声、口技、快板、大鼓、清音、还有吹号的、敲鼓的、打锣的、拉琴的、奏筝的、弹琴的、唱歌的、跳舞的,文艺形式包罗万象,节目异彩纷呈。这几年还排演了京剧,据说排演的京剧《沙家浜》曾获得大军区文艺汇演第一名的佳绩。
宣传队属于文艺单位,队员都是有艺术特长,特召入伍或从全师选拔的文艺骨干,这些人中有的已经提了干,有的是有丰富舞台经验的老兵,有些是从地方文艺团体挖来的专业人员,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团队中要立住脚,脱颖而出显然是不容易的。柳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初到宣传队跟在合唱队中唱歌,队长见她模样俊俏,嗓子清纯圆润将她叫到一边说:“柳月呀,你抽空练练《十送红军》、和电影插曲《沂蒙颂》十天以后我要听听。
柳月把队长要她唱得两首歌当成任务,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跑到八一礼堂东侧的小树林中吊嗓子,练音阶,练咬字正音,跟着收音机一遍又一遍地唱,星期天也不敢休息。
十天以后,队长将柳月叫到排练厅,“来柳月,先唱哪一首?”队长板着面孔问。
柳月见教导员和当兵时考核她的谢指导都在,心里不免有些紧张,教导员笑着说:“放松些,别紧张,你就当我们不存在,就像你一个人在小树林练嗓子唱歌一样。”
柳月点点头,又抬头看看天花扳,稳了稳神开口唱道:
蒙山高沂水长
我为亲人熬鸡汤
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
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
愿亲人早日养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