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队起身再行。
只要走完最后两小时的路程,就能顺利走出沙漠,进入绿洲。
一小时二十分钟后,敌情出现。
贝军的三架小型无人侦察机低空搜索而来。
三架敌机不足惧,可只要击落其中任何一架,就会引来更多敌机。
数据联网模式下,一架就是几架、十几架、几十架,甚至是上百架的大编队,不击落还是会被发现,因为敌机是有目的地往这一方向飞来,很明显是因卫星发现了什么疑点,地面站收到信息后派来低空侦察,通过分析外观和大小,判断其侦搜范围约为2×2公里。
这个侦搜距离对无人机来说较近,很快就能搜到,避不了。
那人就着通讯器发出命令:“116抢占第二攻击点,117接应,掩护商队走出沙漠……”
“116收到。”
“117收到。”
下令的是契,回应的是库姆和郝连托托,相关战术演练早就烂熟于胸,勿需具体说明。
紧接着,契通知商队队长带队快速离开,所有人都亮出了武器。
契下令的同时,已点开量子监控器,快速释放电磁波干扰。
快速干扰的目的是扰乱敌机的电子信号,使其无法即刻锁定目标,实施导弹精确打击。
每架敌机都携带了两枚地狱火小型制导导弹,只要命中,没人能活。
双方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展开。
敌机是占据了探测距离远的优势,而契是经验丰富,反制措施快。
相隔仅十秒,发现即打击的高科技作战效能就体现出来,一架敌机快速发射两枚微型制导导弹,一激光制导,一红外制导,空中骤然响起嗖嗖的破空声。
两枚导弹几乎同时发射,激光导弹抢先一步,仅差三秒时,突然遭遇强电磁干扰,导引头失效,导弹唰地偏向,在商船队旁边下落爆炸,两人两骆驼当场被炸死,另有几人受伤。
刚一发现敌情,商队就紧急分散开,这是在受到突袭的情况下,所能采取的最好办法,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战损。人们一边分散,一边向中远距离射击。
不打眼前而打目标后面,并不是乱打,而是密集射击能起到扰敌作用,有助于快速防住敌方的第二波导弹攻击,且因队形分散,令敌机在目标分辨和选择上出现时间延迟效应,哪怕只延长一秒,就会多一秒的反击时间。
第二枚红外制导导弹在空中爆炸。
契一发出强电磁干扰,立刻就被该枚导弹锁定。
从搜索、分辨、目标选择、锁定到定向攻击,安装在导弹内部的微型计算机两秒内就完成,也就是一呼一吸的时间,导弹头快速分离,成螺旋形旋转着,发出尖啸声,直袭而来。
也就是在这两秒内,契完成了三个动作。
右肩往前一晃,LA27电磁狙击枪顺着肩膀飞快地滑落,枪身刚好搭在同时抬到头前的左臂上,一秒后射击。这个射击速度因含人工操作,没导弹快,可量子监控机的锁定速度快,已提前代替LA27完成搜索、分选、锁定、测距等步骤,实现后发先至。
LA27射出的是特种电磁钨金穿甲弹。
该弹在电磁动能驱动下,能击穿轻型坦克的正面防护装甲,只要速度、距离够,拦截导弹没任何问题。在电磁枪没发明出来前,狙击枪打装甲车需要配备专门的反器材长枪管和反器材弹,否则无法达成攻击效果,但电磁枪出现后,这些都淘汰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驳魂战士,尽管长途跋涉,契一直枪不离身,除了躲避敌侦察卫星外,量子监控器不间断开启,始终与LA27实现数据共享,早就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各种准备。
一声爆炸,火光冲天闪耀。
数枚导弹紧随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