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带着二孙女和小孙子回到桃花村,先是回到娘家大哥家里连哭带骂地讲了家里的遭遇,王氏大哥一声招呼,呼啦啦来了一大群兄弟、侄子和孙子辈的,二话不说,操起家伙就要去镇上找欺负他妹子的人算账。
王氏吓了一跳,这才想起忘了说那些恶人是京中的,好像还是个什么娘娘,王氏族人这才作罢。
知道纪家的铺子已经卖了换药钱,王氏大哥二话不说,就要叫上儿孙跟王氏他们回镇上去帮纪家把家搬回来。
王氏大哥王发业今年将近六十,大高个子,黑红脸庞,干了一辈子的农活,身子骨极康健,又是个急性子,当即声如洪钟道:“妹子,这还用商量?让你侄子跟你一起去,让阿方他们都回来。家里房子虽不大好,但胜在地方大,你们就先住在家里。我这就去找族长,跟族里要一块宅基地,等你们安顿好以后,咱们先把房子盖起来!”
王氏有些哭笑不得,她一向知道自己这个大哥是个急性子,这么大年纪了也是一点没变。
只是回来之前她就已经做好了打算,自己家搬家这么着急,新盖房子肯定是来不及的,不只是时间上来不及,家里的银钱也快要见底。眼下家里的银钱已经不多了,须得省着点用,以防后头他们父子俩还要用什么金贵的药材。
至于借住王家,王氏是想都没想过的。大哥对自己这个亲妹妹一向亲近,可大哥如今已经是抱重孙的人了,那么一大家子住在一起,那些小辈平日里跟自己见得少,并不算亲近,自家人若是住进来,时间久了难保不起龃龉,所谓远香近臭,到时若是伤了感情反倒不美,而且自家还有两个要静养的病人,也不方便。
王氏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在村里买一个空置的小院,最好还能带着一块自留地。至于农田,她暂时是不想了,且不说自家没有银钱,便是有了银钱买地,也没有能下田种地的劳力。
一个带自留地的小院正适合一家人眼下居住静养,自留地也可以种些菜蔬瓜果,日常只需要买些粮食便可,别的自给自足,眼下是能省一些便省一些,至于一家人往后的生计,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接下来的事情便很顺利了,王氏大哥带着王氏去了族长家里,说了纪家的现状,族长没有二话,便点了几处宅院让王氏挑。
因着桃花村离京城较近,人们的日子也相对好过一些。村里正经种田的人已不算很多,但凡有点门路的,都举家迁到镇上或是京郊,甚至是京城了。村里的宅子暂时卖不掉的,便都托了族长照看,若有人要,便宜卖了也可。
族长本是王氏族叔,已六十有五,对族人一向照顾,如今族中人外迁的很多,村里的人越发少了。不管什么原因,王氏一家愿意搬回来,他都欢迎。因此,他便把手里几处较好的院子让王氏去挑。
王氏大哥带着王氏看了几处,王氏皆是有不满意之处,直到走到村东头,看到最后一处五间青砖大瓦房的院落,又兼院子后头的八分自留地:清净,宽敞,房子也好。王氏才终于点了头。
这座小院确实是最好的,房屋盖成没有很多年,甚至里面还有些家具也在,最让人满意的是,这院子里有一口井,不用去村里公用的水井里打水,用水极其方便。
但是王氏大哥却不怎么满意,一张脸黑沉沉的。
这院子最大的问题是,离村子有些远,都快靠近山脚了,尤其是离王氏哥家很远,一个在东头,一个在中间。
但王氏打定了主意,就跟族长定下了这座小院,十八两银子,说好了明日回来交钱,过契,外加打扫收拾,到五月十四那日便搬家。
“阿姝,妙妙,明日你们二人随我回去收拾打扫,阿聪还是在家帮着你娘照顾你爷爷,还有阿尚,明日回去事多,阿尚就留在家里,不回去了。”
“嗯嗯,奶奶,今天晚上早点休息,明天我们早点起来。”纪姝和纪妙齐齐点头。
就连不到五岁的小豆丁纪尚都懂事地说:“我在家给爷爷端水!”
想象着奶奶和妙妙描述的那座农家小院,似乎又看到了一家人岁月静好的画面,纪姝在陷入沉睡前,终于露出一个憧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