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机稍安勿躁,此事以后朕会解释,现在诸位爱卿,权当是做一次防灾减灾预演,把各种工作提前做好再说!如何?”
李世民以商量语气说话,就是不给属下反驳的意思。
长孙无忌意识到李世民态度坚决后,便拱手归位,闭嘴倾听了。
减灾防灾预演?
这词听起来很新颖,不知陛下从哪听来的。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都是老狐狸,虽然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词汇,但很快从字面意思领悟其中含义。
“如果关中地区春天确实会发生严重旱灾、蝗灾,那么秋收以前,肯定会出现粮食紧缺、粮价暴涨、百姓流亡等现象,朝廷应该让义仓常平仓提前备粮,以赈灾,安抚百姓为主,同时暂且停止兵事……”中书令房玄龄沉吟开口,目光转向杜如晦。
他知道杜如晦十有八九会反对。
“暂且停止兵事?!陛下,这万万不可!”
兵部尚书杜如晦果然第一时间站了出来,沉声说道,“陛下,去年突厥遭遇了一场大白灾(雪灾),冻死无数羊马牲畜,饿死无数士兵,突厥实力大损。
而且突厥北方的铁勒诸部,也在起兵造反。
同时,突利可汗有投唐之意,天时地利人和俱在……
正是一洗前耻,剿灭突厥,诛杀颉利可汗的大好时机啊!”
杜如晦口中的“前耻”,正是渭水之盟的签订。
武德九年,大唐刚经历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皇帝位置还没坐热,突厥颉利可汗率领二十万大军犯唐,攻至距离长安仅有40里的泾阳。
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几个亲信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杀白马与突厥可汗之结“渭水之盟”,突厥这才退兵。
最后,突厥人退去了,不但带走大量俘虏,还有李二陛下互不侵犯的承诺,长安府库的财帛为之倾空。
此事一直被李世民和大唐将领视为大耻,出兵剿灭突厥自然是兵部最重要的使命。
贞观年间的文官和武将并没有太明显的立场区别,只是职责不同。
杜如晦反对房玄龄,也不是私人原因。
“突厥……”李世民双目微眯,眼神中有寒芒闪过,“突厥肯定要灭的,但不能罔顾民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按照房相的提议做好防灾工作,至于兵部……”
杜如晦有点失望,他为出兵突厥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看来计划要泡汤了。
李世民看了眼杜如晦,沉声说道,“朕理解兵部的难处,但如果旱灾、蝗灾确实大规模爆发,不但百姓过得艰难,大军粮草供给也会出现问题,不可强行为之。”
“陛下圣明。”杜如晦沉声答道。
李世民看出杜如晦的不甘心,补充一句,“杜相别忘了,最想剿灭突厥的人,是朕。”
杜如晦眼睛一亮,凝视着李世民,语气激昂,“大军会枕戈待旦,随时等待陛下旨意出兵,剿灭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