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片刻,杨广即当场把杨令源给叫了过去,并悄声吩咐道:“将于仲文暂且收押、好生看顾,另外,无需过多审讯了,待朕处置了其他的人再行发配不迟,记住了吗?”
……
看来,于仲文的性命算是保住了。可是,与此同时呢,这次征伐高句丽失败却又必须要找出个替罪羊来充数才行,毕竟,出征前的动静搞得恁大,还动用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耗费国帑无数。再怎么着朝廷都需要借几个人头来安抚一下天下方才可以顺利过关,难道不是吗?只是,这个责任却显然不能落到了皇帝的头上。于是乎,那个最倒霉的人便于此刻出现了,他的命运自然要比于仲文等带兵之人都惨才对。此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喜欢多嘴饶舌的,一心想替上面办事,替朝廷出力,替皇帝把“吊民伐罪、非为战功”的旨意贯彻到底的尚书右丞兼慰抚使刘士龙了。
朝廷以“交通敌国”之罪抓捕了他,并让有司判其“斩立决”的极刑。开刀问斩那日,天气阴沉,虽已是立秋之际,但气温却还很高,所谓的“秋老虎”于此可说是仍在肆虐着人间。只有些出人意料的是,洛阳城的居民们非但没被高温消退了热情,还均以“万人空巷”的架势来争看这个“葬送”了大隋帝国几十万好男儿的千古罪人。人人都摆出了一副义愤填膺,且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的模样,直至在一片咒骂声和叫好声当中,看到“死有余辜”的刘士龙人头落地,大家这才依然有点儿心有不甘地悻悻离去了。
……
当然,一颗人头的高悬是绝对不够的,与刘士龙一起赴了法场的还有他的全家人。唉……这家人真可说是成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淮南子》中著名典故的反面教材了。
……
杀了刘士龙之后,杨广感觉做得还不够,倒不是说杀的人不够多,而是在树立了负面榜样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宣传一些正面形象才行。就在他思考的过程当中,一个熟悉的身影立刻被其锁定,这个人即是那个于生前身后都必须要享受被充分开发利用的观王——杨雄。
为何会是杨雄呢?他不是已被解除职务了吗?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并不复杂,首先是因为杨雄的宗亲出身,表彰他就是在表扬杨氏皇族,就是在赞美大隋朝廷;其次是因为杨雄本身一直德高望重,向来在朝廷内外都形象完美,深受拥戴,要不当年也不会被隋文帝忌恨而长期坐冷板凳了;再次是因为从战争几乎一开始,杨雄就被撤销掉了一切职务,这本来不利的一面到现在反而成为了他不担负任何重大失败责任的理由;最后则是因为这里面多多少少还存有一些杨广的痛悼之情。基于以上的几个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杨雄会在死后以待罪之身获得大隋朝廷的大力褒扬这一史实了。
接着,我们来看看具体发生了什么。最初是礼部和吏部在考查了杨雄的生平之后,请求朝廷给予他“懿”的谥号,可杨广闻报却说道:“观王德性高于凡俗,品德超过生民。”
因有了这样的评价为基础,所以有司便奉旨赐了其“德”的谥号,并追赠他为司徒兼襄国、武安、渤海、清河、上党、河间、济北、高密、济阴和长平等十郡太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