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帝国战纪 > 第三十一章 咽喉—田家镇半壁山锁链(二)

第三十一章 咽喉—田家镇半壁山锁链(二)

风帆战船吃水较深,干舷较高,艏艉翘起,竖有多桅帆,以风帆为主要动力,作战区域则是辽阔的海洋。与桨帆战船相比,风帆战船的排水量、航海性能、远洋作战能力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武器为前装滑膛炮,作战方法主要是双方战船拉开距离,在数十米至千米的距离间进行炮战。

双方的战船性能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稳定性。东胡军战船下小上大,呈尖底;前锐后丰,呈棱形;宽度较窄,呈长条形。这种形制的战船,稳定性明显不够,不宜在大洋大海中航行。好在东胡军的战船重心比较低,抵消了因宽度与形制上的不足所造成的影响,再加上适当的压舱,稳定性有所改善,但总体的静态稳定性仍属一般。

十六世纪末,布莱顿不列颠人创造了盖伦船,其船体造型圆润流畅,宽窄适度,呈U形,水线附近较宽,水线以上则往内收缩。为了降低战舰重心,一方面将炮弹、火药、饮料、淡水、食品、索具、器械、工具等物资安放在水线以下的几层里,另一方面安装在水线以上的舷侧炮,其重量合理地分布在船的重心两侧,船舶的重心在船的中线上,其稳定性相当好,适合在大海大洋中游弋征战。

抗沉性。华夏国在世界上首创了水密隔舱这一抗沉技术,战船在抗沉方面的性能要远远优于西方。直到鸦片战争,华夏国战船水密舱技术仍然高于西方。西方直到十八世纪末,方才采用华夏国的水密舱技术。十八世纪末期,布莱顿不列颠国海军参议会委设计和建造了六艘新型船舶,在欧洲首先引进了华夏国的水密舱技术。

坚固性。华夏国传统木质帆船是由厚实的舱堵板替代了肋骨构件和隔舱构件的双重功能,以此来定型船体,隔断船舱。采用船堵板作水密隔仓的华夏国帆船,很少使用肋材,这使得船体横向强度不够,难以承受大量火炮同时发射产生的后坐力,故东胡军水师船只能减少载炮量。

布莱顿不列颠国战船因火炮装列在战舰的两侧,与船的龙骨垂直,这就要求船体必须具备足够的横向强度。因此,布莱顿不列颠国战船采用密集的肋骨来定型船体,形成了一个几乎全由肋骨组成的船壳,横向强度远超东胡军水师的船只,可以经受重炮开火产生的冲击力。

在用材上,东胡军战船大多由松木与杉木制造,布莱顿不列颠国战船则普遍采用橡木做船壳材料,而橡木的坚固性要明显好于松木与杉木。用松木、杉木造船和用橡木造船之异

防腐性和耐用性。华夏国战船用材之一的松木,虽有加工容易的优点,但存在易变形、含水率高、易开裂的不足。另一种造船材质杉木,质地轻软、易干燥、易加工、收缩小、不翘裂、耐久性能好,优点不少,但存在易劈裂和切面较粗的不足。

布莱顿不列颠国战船的用材橡木,是一种质地密致坚实、耐腐蚀耐磨损、韧性好、收缩率低的木料,在防腐性、耐用性以及抗打击能力上都要好于东胡军战船。

另外,布莱顿不列颠国人还想到了一个提高战舰防腐性的办法,即在舰壳外包上一层铜皮,让腐蚀力强的海水与舰只有效分离,同时也防止了海生物寄附,可有效提升战船的航行速度。

战船要经久耐用,除了选材外,木材的充分干燥也是一个关键手段,最佳的造船木料水分含量应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但这需要把木材妥善存储好几年的时间,让其自然干燥,之后再慢慢地造船,让木材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干燥并最终定型。以这样的方式造一艘船,至少要三年的时间,最理想的是六年,西方国家的风帆战船均能严格按这样的时间步骤去制造。

相比上述要求,东胡军的战船制造就快多了。按东胡帝国的规定,领银备料的时间仅两个月,多者四个月,还规定必须在六个月修造竣工船只。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让木材干透是困难的,木材没有干透,木腐菌容易繁殖,木材的强度和耐用性会大大降低。

航速性。风帆时代,海船的推进器主要是风帆,依靠风能推动船只前行。风向、风速以及风帆受风面积决定着战舰航行的速度。华夏国战船普遍较小,风帆面积不大,最大帆船“耆英”号风帆面积在上千平方米上下,受风力自然不会很大,后经过改进,设有头巾、插花,最大航速约为七节。而布莱顿不列颠军战船挂有横帆、斜桁帆、支索帆、三角帆等多种风帆,有效地提升了帆的受风面积,像布莱顿不列颠国“胜利”号战船,所挂帆面积竟然有四英亩。满帆时,一艘大型战船可挂三十六面帆,能以十节的航速破浪前进。

华夏国战船的机动性优势消失

操纵性。船尾舵也就是轴转舵技术是华夏国人在四世纪末的发明,但是到了东胡末年,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华夏国船舶的操纵技术仍旧没有什么创新与改良,仍是停留在老祖宗的发明上。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