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的周围,还围绕着许多公共设施。
医疗所,校场,沙盘室、军官会议厅等等,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这若大的营盘上。
这个布局无人去牵强设计。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站在神烈山的高处,俯瞰这片依山傍水的营地。
营盘各建筑组成的“太平”二字隐约可见。
不得不说,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
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么多项工程。
即使是在废弃殿宇的基础上改造。
也让朱瞻墡对这次改造工程的施工负责人张升刮目相看。
看来自家爷爷的眼光,真的是精准独到。
居然能发现,小舅舅纨绔子弟皮囊下的真面目。
说曹操,曹操到!
张升带着军营中所辖的诸位小吏们。
布置出了一会儿新兵报道需要的简易会场。
其实也简单。
临时把讲武堂内的桌子搬出来几十张。
一个小吏并底下的八个杂役负责一个千户所,为即将报道的新兵们登记造册。
登记之后的每名兵士,都会得到一个特别的胸牌。
这块胸牌上面,记录了兵士的姓名、籍贯、年龄、职位以及对应的军中代号。
兵士的相貌特征也用小字简单描述了出来。
这其实都不算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古代腰牌的标配。
但朱瞻墡想要在全军凝聚力上下文章。
说穿了,本质还是要在归属感上使力。
“我们是一伙的”。
就要有统一的东西。
一见到,就能唤起兵士们共同的情感与回忆。
就比如说,他穿越前的各种校服即使如此。
朱瞻墡为他的这支亲军,起名为襄。
这是他想了好久,终于找到的偷懒的办法。
就是在这个胸牌上刻上一个“襄”字。
他的偷懒的点在哪呢?
在于朱瞻墡在历史上的封号就是“襄”王。
这个字儿又很有意思,第一层的引申意是“昂扬向上”。
随后的发展中,又多了“辅佐”、“平定”等等的意思。
所以这个“襄”字。
朱瞻墡虽然偷懒。
但也的确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在大明未来发展的定位。
当然,只是他自己的以为罢了。
胸牌是兵士们在襄军报道之后,证明身份的唯一凭证。
若是遗失,先去惩戒堂自罚十个军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