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看了眼他爹这习惯动作。
胖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
他但凡提到钱的事,就要不自觉地去抓头发。
“从这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身上先收一笔。”
“夏尚书的提议也是好意。”
“之后,咱大明出海的公凭符合资格就可以颁发的。”
朱高炽话音一落。
父子俩颇为默契,一致地转头看向大明的最高的统治者。
他们的父亲和祖父。
朱棣却没给他们反馈。
尚在思考着刚才大儿子带来的户部提议。
朱瞻墡却是可以预见这种弊端的。
“爹,现在得这一笔钱容易。”
“可是时间长了。”
“咱大明这西洋、南洋航道。”
“很有可能都被这几个最开始得标的商人给垄断了。”
朱瞻墡瞄了眼爷爷的神色。
见他好像听进去了,便继续说。
“这开海开的,反而会给咱大明带来重重危机。”
朱高炽一边听,一边倒是也点点头。
“爷爷。”
“那日我在您这里蹭饭的时候。”
朱棣这时候倒笑了。
“你哪日不再我这里蹭饭!”
“嘿嘿。”
朱瞻墡一点也不好意思。
他是小孩子,爷孙感情又好。
给老爷子彩衣娱亲,尽尽孝不是太正常了。
“就是遇到三保太监求见的那回。”
“听他介绍,才知道爷爷您曾因禁海。”
“下令将可以出海的尖底船都改成了平底船。”
朱瞻墡实话实说。
到也不怕自家爷爷觉得自己在非议政策。
“此举虽不能将走私禁绝。”
“但咱大明立朝这四十多年间,倒是把民间船厂的技术给限制了。”
“三保太监三次下西洋。”
“将天下造船工匠,尽集齐于应天府的船厂。”
“可以说全大明最顶尖的造船技术,都掌握在咱朝廷手里。”
“这你说的很有道理。”
“爹这么做,不仅仅只是聚集而已。”
“还下令给郑和,让他鼓励造船师傅们相互交流,提高技艺。”
朱高炽怕朱瞻墡不懂其中好处,还特意给儿子解释了一下。
这也是朱瞻墡觉得很纠结的。
大明在对待“工匠问题”上的很多做法着实令人费解。
要说不重视吧。
倒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