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日军炮兵长时间没有建好阵地,为一连争取了不少时间,也间接的导致了这五百人被歼。宫本见炮兵迟迟没有开炮,有些等不及,立刻命令山本大队开始进攻。
让张昊没有料到的是,日军并没有进行迂回包抄,而是一味的选择正面进攻。张昊立刻明白,这时日军二战常用的迂回包抄战术或许还没发明,这让他放心不少。
对于现在的张昊来说,正面进攻也不容易应对,虽说护国军火力配置和单兵战力比日军强不少,但论战斗意志,日军不比护国军差。看看二战时日军与美军的战争都可以知道。
更何况日军有六千余人,而自己只有一千多人,双方兵力是六比一。张昊可不认为护国军的战士能以一敌六。日军不是后世的国民党,单兵素质可不是国军能比的。
想想后世抗战时期,国民党与日本的兵力战损达到了五比一,更有甚者还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十比一。虽然当的有装备因素,但如果现在护国军与当初的国军对阵,也不可能达到以一对三十。
武器再好也架不住人多,更何以这群人不比护国军差。虽然张昊有些担心,但开弓没有回箭,既正接触,决无后退的可能。张昊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在这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张吴问了三次战斗情况,丁家伟只好安慰道:“团长,我相信一连能完成这个任务,再说二连三连也上去了,如果一连吃了亏,可以让二三连增援,三百对五百应该没问题。再说现在日军并没有包抄的迹象,对一营来说也是有利的。”
张昊苦笑道:“担心有什么办法,战斗打成这样,只好硬看头皮上了。现在敌人还没**,我估计他们还在建立炮定阵地。一连最好能在半小时之内结束战斗。
否则,一旦敌人建成炮兵阵地,一连就会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然打击…”说道这儿,张昊一顿,急忙又参谋说道:“立即传我命令,让一连在半个小的之内结束战斗。时间一到,不管有没有全歼敌人,必须马上撤到阵地上。”
张昊想到的,一营长也想到了,张昊的命令还没到,田洪亮就给一连下达了速速歼敌的命令。接到这个命令,一连长再一次加大了火力输出,机枪冲锋枪嗒嗒的响个不停。能用上的火力点全用上了,火力密度不断的加大。
可是即便是这样,依然有不少日军躲过了一劫。全州到光州只有一条路,这条路就在北门。一营一连的防御阵地距离光州城五公里的地方,在这里,这条路的两边都是农田。此时刚进十月份,农田还有很多未收的玉米,这让一连的伏击设的很隐蔽。
一排和二排分别在距离公路两侧二百米处设伏击点。这样整个伏击大约飞20万平方米,约0.02平方公里。在这么大伏击圈内放进五百人来并不多,敌人反应过来散开后,整个伏击圈内的敌人零零散散。
按理说,一百多人设这么大的伏击圈太勉强,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敌人是四人一组的行军纵队,要放进五百人,至少需要日军走进一百二十组。
如果伏击纵深太前,后面还没数够人数,前面就到一排阵地上了,到时候不等开火,敌人就会发现有埋伏。至于东西宽四百来,这是为了防备误伤自己人。
护国军用的突击步枪有效射程是四百米,超过四百米,杀伤力会有所减弱,但依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最好的距离是六百米以外,但是一连人数不足,不能再扩大伏击圈。
连长尤铭也只好两者相重取其轻,尽量减少误伤的机率。机枪的射程虽达千米以上,但机枪在使用时都是架在两侧,两挺机枪形成交叉火力,不会用于直射,一般不会伤到自己人。
敌人看着不多,但对只有一百来人的一连来说,兵力对比却十分悬殊。要知道,一连设的伏击圈南北长五百米,东西宽四百米。算起来每人相隔近二十米。也就是说,每个火力点要控制二十米的范围。
这样一来,火力点就显的十分稀疏,虽然占据火力优势,但想要短时间内消灭敌人,困难不小。又过了十分钟,日军能动的人减少了不少,反击火力也减弱了不少。一连长见状决定一般作气,冲下去近距离作战。
但是火力减弱并不意味着敌人伤亡大,只是由于护国军的火力持续能力强,压的敌人抬不起头来,很多日军无法进行还击。这时候日军中队长正在考虑如何反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