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7月17日,日本大本营作出开战决定;7月20日,日本编成了以伊东祐亨为司令的联合舰队,随时准备寻衅;同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其废华约、逐华兵。
并且要求其48小时内答复,**继续敷衍日本,于是日本决定出兵控制**政府,以找到与驻朝清军开战的委托。
这场战争李鸿章和慈禧都不愿打,但是此时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慈禧今年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
于是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清朝在其宣战诏书中指出**历来是清朝的附属国,清朝是应**政府的要求出兵的。这场景上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一幕何其相似。只是两个政府,两种不同的结果。
面对着已经开始的战争,慈禧希望尽快结束,别耽误她六十大寿的庆典。李鸿章明白老佛爷的意思,但对这场战争,李鸿章却没有把握。且不说日本的军力如何,光清朝内部不合足以让大清不堪此战。
战争最怕的就是内部不合,中国历朝历代无不因此而灭亡。要打狠下心打下去,要不打就干脆求和。就怕这种开战以后再求和,这种情况最容易让敌人抓住机会提条件。
慈禧见李鸿章久不回话又问:“李中堂,难道大清对此战没有胜算?”李鸿章立马反应过来说:“太后,有没有胜算都得打,此时万万不可半途而废,此时若打或许还有胜算,如停下议和,那我大清已经败了。
在这个时候,谁先提议和,谁就是败了,双方交战就看谁的势力大,想我大清泱泱大国岂是日本弹丸小国可比。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日本国力定然不支,到时我大清必将稳操胜卷。”
慈禧一听面露怒意:“如此说来,此战还需很长时日,哀家的六十大寿岂不也要停办?”“这…”李鸿章无言以对,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你的六十下寿。
李鸿章闻言一阵忿忿不平,可又不敢反驳,慈禧的性情他可是一清二楚。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公鸭嗓:“皇上驾到—”原本对话的两人立刻向门口望去。
只见光绪带着一名大臣走来,两人一到跟前,李鸿章连忙跪地参拜,光绪让其起身之后。光绪帝和来人一同给慈禧见礼,光绪说道:“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另一人说道:“老臣翁同酥参见圣母皇太后,愿圣母皇太后万福安康。”慈禧一挥手:“都起来吧!皇上今天怎么有空来颐和园啊。”
光绪连忙说道:“今日上午,孙儿得李中堂奏报,我大清北洋水师重创日舰,孙儿特此向圣母皇太后报喜,李大人在此难道他没的你汇报吗?”“噢!有此等喜事,李大人你为何不早说啊?”慈禧装傻充愣的问道。
李鸿章内心一阵郁闷,慈禧与光绪不合整个大清的人都知道,而两人却还在众人面前演戏。而这一群重臣也要陪着两人一块演。李鸿章只好说道:“老臣刚刚到此,还未曾开口,万岁便已到达。”
光绪笑道:“原来是我抢了李大人的功劳啊,让李大人受屈了。”李鸿章连忙说道:“不敢,不敢,此事由万岁报与太后更为合适,老臣何屈之有。”“哈哈…”光绪一声爽朗的大笑。
光绪为何会到此呢?这一切都是翁同酥之意。翁同酥是光绪的老师,也是唯一和光绪一条心的人。翁同酥是主战派,但是也是一个顽固的保守派。
就在李鸿章离东暖阁之时,恰巧翁同酥刚到门口。在从光绪口中得知北洋水师胜利的消息时,他想起门口李鸿章被带走之事。他害怕李鸿章与慈禧商议议和之事,立刻窜掇光绪前来见慈禧。
翁同酥与李鸿章处处不合,事事作对。李鸿章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人,主张改革新政,以夷制夷,而他坚决反对。可以说两人天生就是对手。李鸿章是主和派,他主战派。李鸿章是革新派,他是保守派。
这不光是光绪与慈禧的斗争,也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保守派与革新派的斗争。大清依然没有摆脱中国所有大朝代末期所出现的问题。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