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百年复兴 > 第十六章:给你老子上课来了

第十六章:给你老子上课来了

“大小姐,水好了。”李姐在喊。

“哎。就来。”韩琬秀摸着两个都听痴了的弟弟的头取衣服洗澡去了。剩下一家人看着那个天体仪很是不明白:我们就住在这个上面?

最后,韩老爷子说:“管它什么日食月食,我们过我们的日子就是了。”

一家人才放松下来。

第二天二浩上学去了,韩炳麟带上两个小伙计去韶关送瓷器和竹器,把韩琬秀买的那些布一起带回来。韩琬秀也没忘记,叫父亲把她借买布的钱给冯茂林还上。她就与俩母亲在铺子忙着。

韩家二老就坐地那里看,也不要他们帮忙。看着现在的家景,他们也满意。

在韩炳麟从韶关回来的前一天,韩琬秀作主,把她从韶关拖回来的布比平时家的里布,每尺放低了两角的价格。

来买布的人还真多,也有人用家里的棉花、鸡、鸭、鸡蛋,鸭蛋来换的。让三娘儿好一阵忙。

在端午的前一天,韩琬秀买的那三车布全卖完。晚上算了一下帐,韩琬秀进的这批布赚了五十块。还有那些拿物来换的都没算。这个端午节,韩家没有去买菜,都换得有,就包了些粽子。

过端午节在吃晚饭时,韩炳麟就当是生日礼物,把这次韩琬秀从韶关买回来的布匹赚的钱全都送给女儿。

懂事的韩琬秀没要那么多,就拿了二十块。她说:“其实,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也会做生意了。我也能为家里分担一些事了,这才是最好的生日礼物。爷爷,奶奶,爹,娘,奶娘您们说吗?”

“是的。我的秀儿还真是长大了。”韩炳麟让李姐也给拿个杯子来,让女儿也喝点酒庆贺庆贺。二浩也要喝,韩炳麟说:“等有十八岁了再喝。”

端午过后韩琬秀就回到韶关上学去了,在走之前,她偷偷的给了二浩各五块钱,让他俩不要说。家里什么都有,二浩拿上钱也没有什么用,都是到县城买书。有时到韶关也买。

家里修房子时,韩炳麟设了一间大书房。现在书房的书架上放满了书。以前是韩炳麟买,现在是孩子们买。对孩子们买书,韩炳麟从来都不吝啬钱。

风起云涌的中国,时间到了公元一九一九年夏。这四年韩家二老相继离世,春燕也走了,罗良辅也过着耕读的生活,很少出山。

冯三爷把生意全交到两个儿子的手上。他每天喝喝早茶,去公园溜溜鸟。打打太极,一天就这样安逸的过。

就是韩家两位浩少爷在韶关读了一年书,放暑假罗允正和冯承裕从广州回来,说着广州那边的新思想与潮流。二浩一下觉得他们像是井底之蛙。就吵着姐姐去对父亲说,他们想去广州上学,那里的天地广阔也激进。

韩琬秀也知道那里的天地更广阔。但是,也更复杂,不像在韶关,大家都知道他们是韩家的少爷,在广州谁知道你是谁呀。

韩琬秀征求常去广州跑买卖的茂林叔的意见。

冯茂林说:“广州当然要比我们韶关视野更宽更广。那里也有几所好的中学。去那里读书茂林叔赞成。”

韩琬秀回家征求父亲的意见。韩炳麟知道,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一味的拒绝。但是,他有两个条件:一,必须上的是教会学校;这个好办,让院长嬷嬷去给那边的神职嬷嬷或者是神父说一下就行。

二;不许参加任何一个组织,帮派。一但发现就马上退学回来。不是回韶关而是回丘岭,以后就别说上学的事。

两个孩子都一一的应了。韩京浩与韩英浩去广州上学的那天,是韩炳麟与女儿一起送去的。给他俩在广州那边安排好了,托冯茂修平时也给看着点。

冯茂修让他们住到家里去与他的俩个孩子冯承宏、冯承展还有冯承裕,罗允正一起有伴。

韩炳麟说:“让孩子也自己过过日子,就让他们住学校。总不能一辈子都靠着父母,他们也要学会长大。”觉得韩炳麟说是也是,冯茂修就不要求了。

安顿好二浩,韩炳麟父女回来到韶关来。后来韩炳麟与女儿也去看过几次。韩炳麟自己也去看过几回。看来孩子还听话,就认真念书。没有参加什么组织与帮派。

但是,梅香与陈玉英没有去过。每年等放寒暑假孩子们回来,他们才会看到孩子。

现在孩子们又放暑假了。韩炳麟送些竹席到韶关,父子四人在院子里纳凉说明天回丘岭的事。

一同来的两个伙计看戏去了。胡姐端上来了一盘西瓜。二浩一个给父亲打着扇子,一个给父亲递上一块西瓜,还相互使了眼神。被韩琬秀看到,她就知道弟弟们又要说什么难为父亲的事了。她拿了一块西瓜静观其变的吃着。韩京浩看着父亲咬了一口西瓜说:“爹,我和英浩有个事想与您说一下。”

“嗯。说来听听。”韩炳麟吐着西瓜籽应道。

韩京浩与韩英浩相互的用眼神让对方说,可是谁都没有说。韩琬秀看着好想笑。

韩炳麟吃完了一块西瓜也没有听到儿子们说下文,放下手中的西瓜皮:“说呀,是不是什么不好的事?在学堂犯错误了。”

“没有,没有。我们那会犯错。”

“就是呀。爹,是说上学的事。”二浩一言一语的解释。

“上学的事是好事,有什么不好说的。”韩炳麟用胡姐拿来我湿毛巾擦着手说。

“就是,爹。”韩英浩轻声说,“我与京浩,秋季开学了,我们想去北京上学。允正哥,承宏哥,承展哥去年就去了的。”

“不行!”韩炳麟把毛巾扔到桌子上,“去北京。你俩还真是会想。时局这样的不安稳。我让你们去广州整天都提心吊胆的。你们还要去北京?夏初的时候,北京闹**,说是什么‘五四运动’,各大城市也跟着响应,学生不上课,工人不做工,商人不经商等等一些乱七八糟的。学生不上课,会识的字吗?工人不做工会有饭吃吗?商人不经商那不都赔了吗?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这个什么运动。”

“爹。”韩京浩说,“我们之所以罢课、罢工、罢市是为了我们自己更好的生活,反**,反封建见主义。我们民众要争取我们自己的权力。我们......”

“等一下。”韩炳麟看两个儿子,指着他们问,“我们,我们的。看来你们在广州没给我听话?说,这次北京那边的运动,你们在广州是不是也参加了?”

“爹,”韩英浩说:“‘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我们青年学生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我们要用更科学更**的方式。把民众的的封建思想给解救出来。让我们......”

“别说了。”韩炳麟吼着站了起来,“明天给我回家,以后那儿都不许去!好好的在家待着。国家大事用不着你们去操心。哼!”韩炳麟说完双手背在后背就要回房了。他不是不知道现在的国家是个什么状态。看报纸他也知道这次‘五四运动’抓了好多的学生。

人人都有一颗爱国的热情,有这样一群人去奋斗。这个满身疮伤的国家迟早会强大起来的。

韩炳麟也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可是,从北京回来后,他不想再因为国家民族的事再失去亲人。他的身心受不了,看着父亲就要回房了。

韩京浩说:“爹,您不能守着你那一亩三分地,过自己的安稳日子。每一个人,都得对国家和民族有责任使命感。这样,这个国家才能强大起来。不受外国欺负,民众不受压迫。人民才得已安居乐业。”

韩炳麟转过身来。很是生气的说:“给你老子上课来了,我让你们读了几年书,还真是有出息了!”

“爹。”韩琬秀看父亲真生气了,她赶紧止住了弟弟们,对父亲说:“爹,我也有一件上学在事要对您说。”

“你都当先生,还要上学?”对女儿,韩炳麟的态度平缓了好多。

韩琬秀扶父亲出来坐下。说:“爹,院长嬷嬷年岁大了。八月份就要回英国。她说,想带上我送她回英国,然后,我留在英国读两年书,去学学外国的知识和教育。让我问问爹娘的意见同意我去不?”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