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学校有休息日,每周有星期天,有节假日还有寒暑假。七天为一个星期,依次来调节日常生活,那是现代的事情,古代的中国是没有的。虽然没有星期天,可是刘璎也不是每天都上学,每10天里有一个休息日,除此之外每当遇到节日、相关人的生日等也是不上学的。
这一日刘璎不上学,早起来到父母处请安问好。他刚进堂屋就听到父母在说话。他母亲陈氏说:“老爷,明天到了发月例钱的时候了,内宅账上还有一百多两银子,这可怎么办?”
刘谨:“哦,知道了,我想想办法吧。你先不要出声许愿什么的,万一筹措不到就只能拖欠了。”
刘璎知道父母在商议事情,他进去问安就赶紧退出来了。
刘家的人口已经减到了最少但是也有五六十人,单是月例钱这一项就是二百多两。家大业大,消耗也大。大家庭人口多,没规矩不成方圆,吃穿用度都分等级,还要有零花钱。按月发放的现钱就叫月例银子,也是按身份有定例的。
陈氏作为管家主妇要管理全家的用度,到了日期就要发月例钱。
各房兄弟都是20两,正室妻子15两,妾5两,未成年的小孩都是4两,这个钱不包括吃穿和正常开销。比如说刘璎的吃饭穿衣和上学费用都是公中开销,不在月例钱之内。
最高的是老太太阎氏,月例50两。
下人分成家与否,没成家的吃穿等公中开销,也是另有月例银子。比如通房丫鬟是2两,普通的丫鬟500钱上下,也是分级别的,大丫鬟就多一些。
宅子外还有农庄、作坊和商铺,其中也有刘家的家奴,这些人都有正常收入,就没有月例银子了。可是他们与普通人还是不同,在逢年过节时有赏赐,生老病死也有家主的关照。
宅子里的已经成家的仆妇吃穿就自理了,月例钱也会高一些。比如管家有10两,大小头目三五两,普通的仆妇有2两左右。
总的原则是比照市面上的百姓生活要宽裕一些,生活好一些。他们的身份是主人的奴隶,可是生活水平要高于普通人,这才能让这些仆人安心,忠于主人。
要不怎么会有活不下去的人卖身为奴呢?
成为奴隶失去了人身自由,可是生活上就有靠山了,不至于饿死。这也是穷人万不得已之时的一条活路。古代里有专门做人口生意的,不叫人贩子,而是叫人牙子,也是官府注册的合法生意。
对此,现代人不能理解,在现代人看来贩卖人口是反人类基本道德的,所以说封建社会很黑暗。
刘家人的富有给小山村带来了小小地繁荣。因为刘家的人有钱啊,有购买力,需要很多生活必需品。
包家寨地处偏僻,可是有个小码头啊,水路可以通向大江大河,四通八达。有市场就会有商人,就会有货物流通,因而现在的码头上不断有商船往来,包家寨进入了一个小小的繁荣期。
。。。。。。
刘家三兄弟也是有分工的,各有侧重。按封建礼教长子为大,父亲不在家则支撑家族门面的就是长子,在老家南田的时候对外礼尚往来都是老大出面,家族亲戚的关系也是由他打理,同时刘家各处庄子、铺子、作坊等理财经营他也要过问,他的帮手就是大管家刘义。刘义的下面还有很多小头目,有管庄子的,管铺子的,管作坊的,例如包家寨的庄头刘德财就是刘义手下的小头目。刘家内宅的当家人就是老大之妻陈氏,他们夫妻二人掌管着家族的财政大权。
老大主事,其他两个弟弟偶尔能辅助一下,基本上没多少事。
在老家南田的时候,**刘诚就是读书交游。他还没有考取功名,只有一个秀才身份,因此还要读书备考。可是,因为战乱也就打乱了天下士子的上进之路,让读书人感到迷茫。现在的刘诚就是这种状态。
老三刘诠还未成年,他的任务就是读好书,准备博取功名。由于他喜好拳脚武术,身体好。也是因为**刘诚太书生气,文质彬彬的手无缚鸡之力,所以在老家时候老三就管着护院家丁。现在避难于偏僻山区,村寨的防务也只能他来管,他二哥帮忙相助。
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除了老大,其他两兄弟对家里的财务不上心,也很少知道家里的艰难。
这就是刘璎父母为钱财操心的原因。刘璎看到父母发愁也就难免想到是不是能帮一把,想想生财之路。在这乱世之中如何能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呢?有现代的知识在古代想赚点钱还是容易的,可是在战乱的环境下想赚钱可就不容易了。
虽说眼下的货币主要是银子,并不存在纸币贬值的担忧。可是老百姓手里都没钱,处于饥饿中的人们能有什么购买力呢?地主家也没余粮啊?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搞出什么商品来,如果没人买,没市场,又怎么赚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