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师父笑着对我摆摆手说:
“小兄弟,走吧,若有缘总会见面吧。”
我也对华佗师父拱手施礼告辞跟着狱卒离开这大牢。起初,胡驹要跟我走,那狱卒还不让,我就用不出去威胁他,结果胡驹也被带离了大狱。来到外面一看,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等在外面。那小伙子还别说,真长的像许褚,也是膀大腰圆,一看就是力大之士,不过看那模样,武是有的,文嘛肯定稀松。那许仪一见我,就让旁边的手下把我的东西给拿过来,很是大咧咧的说:
“小子,算你走运,离开大狱的手续都给你办好了。跟小爷走吧。”
我接过我的东西,略微一翻,知道除了丢了点钱,那些东西到没丢什么。我本来不想抬头和许仪说话的,只是考虑到若那样,万一再弄出点麻烦,岂不是更糟,于是就抬起头来问许仪:
“上哪去啊?”
“跟我走就是了,反正不是呆在大牢里了。”
我点点头,就带着胡驹跟着许仪走了,路上我看到句突和杨义远远坠在后面,我就趁人不注意把手背在身后,用我们的暗号给句突发出了消息,让他俩联络好张苞等人,尽快救出华佗师父,然后按照我留的暗记去追我们。我发完后看到句突和杨义闪身不见了,心里就轻松多了了,剩下的就是灵活处理了。
许仪带着我径直来到了曹操的府第,穿堂过屋,最后来到了许褚那里。一见许褚,许褚就对我说:
“童大夫,你的事夏侯霸将军都告诉我了,我觉的你肯定是受人陷害了,我就禀知了丞相,丞相一听,立马亲下钧旨赦你无罪。某家不能离开丞相,这才派我儿许仪亲去接你出狱,童大夫还请谅解。”
我点点头,对许褚施礼言道:
“许将军,多谢您帮忙,小人不胜感激。”
许褚一摆手,对我言道:
“感激就不用了,只要你能治好丞相的病,许某就是把命给你也行。”
我心里一热,唉这古人啊,这点可真好,士为知己者死,为了自己忠心的对象连命都可以不要了。即使许褚和我不是同一个阵营的人,我不管其他,就这一点也让我敬佩啊。我也回礼谦虚一番。话入正题后,许褚告诉我,原来曹操这一段自感身体恢复很多了,准备到洛阳一趟,把洛阳旧都的很多东西处理处理,彻底迁都到许昌。许褚等人考虑到曹操的身体,现在又是冬天,天又冷,怕曹操再次犯病,就把我带上。许褚说完了这些,根本就不问我是否同意,直接作决定了。末了他还问我:
“听说你把抓你的军士都打了,武艺不错啊,跟谁学的?”
我知道这许褚武艺高超,是三国数的着的高手,我可不敢说是跟父亲等人学的,就假说是在终南山时师父教的,师父也不让我告诉世人他的名字。许褚哦了一声,很是遗憾的说:
“今天没空看看你的枪法了,你也不用回春秋楼住了,就留在我儿许仪那里吧,东西都给你已经拿过去了,你带的那几个人也赶紧去找找,咱们明天就出发。要是误了时间,我可要砍你的脑袋。”
我连声说是,就随许仪退出了许褚的房间,来到许仪的驻地。许仪现在也不住在许府,住在城内离丞相府只有一箭之地的虎豹骑驻地。我和胡驹进去后,许仪给我俩发了虎豹骑出入的腰牌,我就打发胡驹去找句突和杨义去了,我就留在虎豹骑军营等他们。我从房间里往外看,这里的虎豹骑看样子也就一千多人,无论是站岗的还是正在营内训练的军士确实如传说的那么精壮,不愧每个人都是为百人将的号称。在他们喊的口号声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的口音不像是许昌当地的口音,有点像我后世山东青州一带的口音,但自从穿越到三国后,我也没听过三国的青州的口音,所以也不敢下结论。看许仪在旁边,我就问许仪:
“许将军,我怎么听外面军士的口音不像是咱们许昌人士啊?”
许仪现在还是一个校尉,称不上将军,我这一声将军叫的他舒舒服服,他眉开眼笑,冲我显摆道:
“算你耳朵好使,告诉你,这虎豹骑当年乃是当年从青州三十万黄巾降兵中挑出来的,根本就没有颍川一带的人士,后来补充的军卒跟着那些老兵学,时间一长,全成了青州味了,现在自然口音不是许昌一带的口音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口音那么奇怪。许仪说着说着高兴了,接着在那里继续说虎豹骑当年的风光事。官渡之战时,曹操亲带5000士卒奔袭乌巢,里面有2000骑兵,这骑兵绝大多数就是虎豹骑,剩下的那些步兵主要是背东西和弓弩手之类的支援部队。在那里,曹操靠这5000人干掉了袁绍手下淳于琼的三万人,一下子扭转了官渡之战的形势,这乌巢之战就成了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曹操从那之后统一北方的趋势才不可阻挡了。后来曹操又把这虎豹骑重新整编,装备了最好的武器,最好的战马,每战不顺时都是虎豹骑打开局面。有时虎豹骑也作为急先锋长途奔袭,以最强攻敌,雷霆之势击垮地方的气势。当年曹操南下攻打荆州时就是虎豹骑长途连续奔袭,追的刘备伯父稀里哗啦,丢盔掉甲,士兵建制被打乱,根本就组织不起防守来了。我听着许仪说,虽然有些东西我也知道了,但毕竟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听说的,也没听过虎豹骑怎么用兵啊。我的前一世有位朋友说过一句话:当听众时,你可能会听到台上演讲的人95%自己都知道了,但剩下的一点,如果你不认真听,你就会放过了,就不会长见识了。这句话我印象太深了,所以自己也是常常告诉自己要耐心听别人讲话。这许仪说的我自然也是如此对待,边听我就边琢磨着如何把这虎豹骑的战法应用到我指挥的那几支部队去。
不知不觉,大半天过去了,许仪可能很少找到这么好的一个听众,絮絮叨叨说了这么长时间,直到胡驹领着句突和杨义进来才停止。许仪看我们的战马不好,就做主给我们换了四匹,我们自己的那几匹就当作我们自己的驮马,带点药材什么的。这下子连胡驹这步下将也有了马匹代步,只是胡驹看上去骑在马上不太舒服,不过他可没傻乎乎的说不要了。看来许仪这人还不错,舍得给自己周围的人争取点福利。
第二天,果然,浩浩荡荡的人马出了许昌西门,开始往洛阳进发。说是浩浩荡荡,实际上真正的军士也就不到2000人马,曹操的仪仗太多。毕竟曹操现在可以用天子的仪仗,那伺候的宫女、太监、打旗的、举牌的人海了去了。我琢磨着曹操之所以带这么点军士就走,毕竟许昌到洛阳他已经统治多年,而且洛阳附近经过董卓的一把大火,这么多年了也没恢复过来,人烟稀少,就是凑把凑把这一大段的人,比整个仪仗的人也多不了太多,谁还能袭击他啊。
在行进时,我发现了一个熟人,谁呢,张盛,张鲁的小儿子。张盛和我张瑛舅母可好了,就马岱舅舅说张盛此人从小聪慧,习文练武皆为上才,只是性喜黄老之术,不愿耽于政务。平日练习吐纳之术,丹方之功,救人无数,汉中的很多信教的老百姓特服他,他手下聚集了一批死忠的信徒。上次他和庞德叔叔一块在汉中之战时被曹操俘虏了,后来也没了他的消息,没想到他还活着,就在曹操的身边。要知道张盛这人在历史上可不是一般人啊。张盛可是龙虎山正式创教的祖师爷啊,就是著名的张天师的正式开始,活了一百多岁。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百神授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一开始此地是最早的祖天师张道陵,也就是张鲁的祖父修道之所,张盛回来后才在此建观,开宗立派。此龙虎山在道教兴盛时期曾建有九十一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我前一世曾经流传过的《水浒传》中的伏魔殿镇妖井就是在张盛建的上清观,那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就是在这里。而且那龙虎山本名云锦山,传说是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那片山方圆 400 余里,境内峰峦叠嶂,树木葱笼,碧水常流,如缎如带,并以二十四岩、九十九峰、一百零八景著称。不过我可没敢贸然去认他,我还不清楚他现在态度如何呢,要是我告诉他我就是赵统,让他捅到曹操那里,我小命还要不要?我得找个机会才行。
出了颍川,路上几乎见不到个人影了,只有马蹄声和那些军士等的脚步声,偶尔传来几声马嘶。天很蓝,也几乎没什么云彩,大冬天的,就是生冷,谁也不太愿意说话。前面刚转过一个山头,突然喊杀阵阵,我就听着前方来报,有人竟敢在劫道,正和前卫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