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石韬师叔摇摇头,表示并不知情。石韬师叔看看我说:
“你不知道也很正常,你徐师伯也没告诉过别人,估计你师父知道也不会告诉你。师叔现在告诉你。当年你徐师伯是被迫向刘皇叔推荐你师父的。当年你徐师伯虽然打败了曹仁,但是并没有对曹操伤筋动骨,反倒让曹操引起了警觉,知道刘皇叔现在已经有一定实力了。你徐师伯也发现了这一点,曾经有一次去找过你师父,想请他出山收拾这烂摊子。你师父当时很不乐意,其实换了谁也不乐意,谁愿意收拾烂摊子啊。你徐师伯和你师父都看出经此一战,曹操势必要南下征讨刘皇叔和刘表了,刘皇叔的实力根本就抵挡不住曹操。但你师父也不愿意看到曹操毁了这荆州的安宁局面,心里也有意抵抗曹军。那日你徐师伯被迫北投时,刘皇叔拉住他热泪连连,舍不得他走,那酒是劝了一轮又一轮,足足好几个时辰也没喝完。看上去那君臣情谊那个深啊。当时,你徐师伯还很奇怪,这么多劝酒的,怎么就没看到一直随在刘皇叔身边的陈到。好不容易把酒喝完,快到博望坡时,你徐师伯远远看到那路边坡上的树林里惊鸟乱飞,冷汗一下子就下来了,酒醒了大半。于是你徐师伯赶紧打马又回了新野,半路上看到刘皇叔正骑马立在高岗上向北边张望,你徐师伯多江湖啊,边打马边向刘皇叔大喊他忘了一事要告诉刘皇叔。那刘皇叔也催马下岗,迎向你徐师伯。两下见面后,你徐师伯才向刘皇叔推荐了你师父,而且许下重誓,绝不给曹操献计。这下子刘皇叔才眉开眼笑,又送了你徐师伯一程,一直送过了那高岗。你徐师伯过了那高岗很远之后,回头看见那林中冲出一支兵马,和刘皇叔汇合一处,往新野去了。你徐师伯眼毒,早看清那兵马正是陈到所领。”
我很奇怪的问石韬师叔:
“师叔,我大伯父干嘛要埋下伏兵啊。”
“干嘛?无非是不想让你徐师伯投奔曹操,又不想让人知道他无容人之量呗。自己得不到也不能给别人啊。要不是你徐师伯推荐了一个十倍才华与他的你师父和发下不给曹操献计的重誓,恐怕你徐师伯早就完了。”
原来如此,这里面竟然有如此之事,真是没想到啊。其实我倒也理解刘备伯父,这才是枭雄的本色啊。
在石韬师叔这里呆了几日,我也从石韬师叔那里受益匪浅,石韬师父也是治国高手,他长的不是军事战阵,而是统筹管理,用最高的效率来组合队伍。这石韬师叔非常爱好算学,我也暗暗的把一些前一世初中的算术的典型方法教给了他,兼直让他的眼睛直放光,一个劲的说庞统师叔看来没骗他,我就是一个天才。当然我在石韬师叔这里也没白呆,终归我的本行还是给人治病,两个神医教出来的徒弟能差的了,很快石老太太的身体大有好转,本来躺在床上的人,五天后竟然能出去串门了,并且红光满面,不像是个病人了,这下子我的神奇医术被有意无意的传播了出去,阳翟城里大大小小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石老太太多年的旧疾被我回春之手治的差不多了,于是他们也纷纷延聘我去看病。我也不客气,使出我浑身的本事,来者不拒,从早忙到晚,那些病人在我手底下几乎全都应手而好转,个别确实病入膏肓的,我也没有办法,但也想办法大大减轻他们的痛苦,让他们不再那么难受,这样一来那些病人的家属都对我感激涕零,我的名头是越传越远,越传越响。石韬师叔看我这生意如此好,因此还打算开一个药店,号称要我坐镇,不再走了,并且开始物色伙计,让我教授一些药材炮制的诀窍,其中当地雷家有个孩子自小对制药之术非常感兴趣,只是苦于无有名师,这下子好了,我在这里行医,他非得拜到我门下。我哪能答应啊,我心里知道,我在这里又呆不了几天,但看他真切的样子,就传了他几手炮制药材的诀窍,比如乌头、附子大毒,可又是回阳救逆的要药,我就手把手教他如何炮制这乌头和附子,如何剖开看这两味药材的炮制程度。另外什么酒制升提,盐制入肾,逢子必炒等等的要诀也一并说了不少,我罗列了很多炮制方法,提出了很多炮制的辅料,一并写在纸上交给了他,让他有空时好好琢磨琢磨,我这一番教导,让石韬师叔和那雷小子大开眼界,我也答应以后若我不在阳翟了,我会定期派人来这里指导如何制药,这下子把石韬师叔乐的嘴都要咧到耳朵根了。后来我在路上想,历史上禹城是国内的药都,号称“药不到禹州不香”,而且几十年后有个姓雷的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炮制专著《雷公炮制论》,是不是也是在这受了我的影响啊。
不到十天,许昌传来消息,有个大人物邀请我去诊病,并且派了马车来接我。那架马车也没什么装饰,看上去普普通通,只是四周挂了黑色的窗帘,看上去神神秘秘,那些赶车的和跟车的大汉都不爱言语,身体看上去非常壮实,每个大汉一看就是精明之辈,而且我也发现那些各家大院一看是这家马车来接我,立马恭恭敬敬的答应让我先跟那些人走,连声说他们家的病人还等的及,晚点治没什么关系。我一下子明白了,鱼终于咬饵了,上次华佗师父就是这样的马车接走的,今天轮到我了,曹操病情还得需要人来治啊。既然人家来请,咱也别矫情了,跟着去吧。我就让胡驹等人收拾行装,牵上我们的马匹跟着那些人走了。
许昌也属于颍川郡,应该说我现在叫他许昌是不对的。这里据传上古高士许由曾隐居在许昌附近,尧欲让位于他,他坚辞不就;再请他任九州长官,许由不仅不受,反说污染了耳朵。即到颍河边洗耳,以示清明。许由死后葬于鄢陵县许由寨村,墓地到我前一世时犹存。远古人们称许由生存活动的地方为许地。西周、春秋时,此处为许国国都,秦代实行郡县制,许国都城为许县治所。现在这里虽然汉献帝住在这里,是大汉朝实际上的首都,但名称还没正式改,就叫许,只是曹操有意认为这里是他曹魏家昌盛之地,毕竟他手下很多大将谋臣老家都在这许附近,如郭嘉、荀攸、荀彧等人,曹操已经有意把此地改为许昌,并且口头上已经叫这里是许昌了。我的记忆中还有印象,正式改名是曹丕称帝时候的事,所以现在毕竟东汉的都城是洛阳,这里建的再好,皇帝并没有正式迁都过来,也最多算个行宫。也就曹操还算不错,给汉献帝留了点面子,正式公文中依然叫这城墙高大,一切按皇城设计建造的地方许,不过大家基本上还是叫许昌。我也无所谓,后世这里叫许昌,我也习惯了,就干脆叫许昌吧。
快到许昌时,经过一座桥,这桥上有块石碑,上书“八里桥”。这八里桥我是知道的,因为他在许昌西八里处,当年我关羽二爷过五关斩六将就是从这里开始走的,当时曹军部将追到此处欲与关羽二爷交战,曹操断然止住曰:
“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并且还送了关羽二爷一件战袍,关羽二爷就是在桥东头用大刀把那战袍挑起来穿在身上的。也正因为曹操的这一行动,后来华容道时,关羽二爷才放了曹操一马。
我进了许昌,从窗帘中往外看,这城市比成都繁荣的多,街上人的衣服打扮甚至比成都的人还要好一些。说实话,自从进了曹操的地盘,我还真是佩服曹操。曹操实行屯田后,这一路上的荒地渐渐的被重新开发了,那早已死气沉沉的村庄又有了鸡鸣狗叫,袅袅的炊烟飘在村庄的四周。应该说,这一路上很多地盘生机在慢慢恢复,老百姓也逐渐安定了下来,特别是那些远离前线的地方,甚至都有老农悠闲的在那里逗小孩玩,脸上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进了许昌城,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也是挨肩擦背,不过一看到我们这黑色马车过来了,也都纷纷让路,让我们先过去。
那马车把我们拉到了一个馆舍,看样子是专门招待客人的地方,那馆舍门口上书“春秋楼”,我进去后,那些大汉叮嘱我不要外出,在这里等候随时召见。这时天已经黑了,我在楼里瞎转悠,忽然发现那楼内点的蜡烛也和别的地方的圆蜡不同,都是扁扁的形状。我感到很奇怪,就问那楼内的侍者,那侍者给我解释一番我才明白。原来这春秋楼是当年我关羽二爷被迫降曹,刚来许昌时住的地方,当年关羽二爷曾在这里夜读《春秋》。曹操喜爱关羽的智勇双全,先拜关羽为偏将军,又封他为汉寿亭侯,赐一处宅院给他居住,送给他金银财宝,赏给他追风赶月赤兔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关羽二爷却不动其心,不移其志。这剑蜡也是据说月关羽二爷有关。关羽二爷刚来时,曹操看关羽二爷喜欢夜读春秋,晚上必须点蜡,曹操就把关羽和两位嫂嫂安置一室,并只给一只蜡烛,企图乱其君臣礼仪,离间他们兄弟情义,以断绝关羽归顺刘备的后路。关羽二爷早已看出曹操离间之计,于是待到夜晚,他来到桌前,圆睁丹风眼,抽出青龙剑,“喀嚓”一声,把蜡烛一劈两半:一半供自己秉烛夜读《春秋》,另一半给二位嫂嫂做针线使用。
本来这些事也没人知道,只是前一段关羽二爷死了,孙权把那个所谓的关羽二爷的人头送到了许昌,曹操为了洗清自己的干系,同时拉拢人心,就把关羽二爷当时住过的地方命名为春秋楼,还把关羽二爷剑劈蜡烛的事迹大肆宣传,于是当时的一些商人,借助于名人效应,把圆蜡改制为扁蜡,起名叫剑蜡(又称剑劈蜡),并且这剑蜡一时成为许昌的名产,畅销不衰。我也明白这其实也是曹操表达了招揽贤人的一种态度,他连对手都如此尊重,难道还不会重用投奔于他的人。其实我以前还听说过曹操学驴叫的故事。据说当时有一个叫王粲的,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理财能力极佳外,他的文章也写得就很有特色。他的诗赋注重锻字炼句,风格清丽。他写了题为《七哀诗》的五言诗,真实地描绘了长安附近的惨状;他的一首《登楼赋》名扬天下,留芳于世。他在曹操手下,参与开创了“建安文学”这个中国文学史上称之为“文学自觉”的新时代。后人将他和曹植相提并论,合称“曹王”。王粲有一怪癖:喜闻驴鸣。一旦闲暇,他便游览城郊四野,穿阡越陌,寻闻驴儿嘶鸣,一饱耳福为快。后来王粲病逝,曹操非常悲伤,赐厚葬之。王粲葬后七日,曹操仍悲伤不已,命文武百官素服相随,与他一起去王粲墓前祭奠。曹操率文武百官,文不乘轿,武不骑马,徒步来到王粲墓地,隆重地举行祭奠仪式。祭奠完毕,曹操哭诉道:“仲宣(王粲字)贤弟,为兄看你来了,你为啥这么早就遗我而去,我真舍不得你呀!”曹操说完又哭,哭完又说:“贤弟呀,我知道你生前喜闻驴鸣,今天,为兄我为你学几声驴鸣,你可要听着哪。”说完,只见曹操绕着王粲的坟墓转了三周,每转一周学驴嘶鸣一声。学完驴鸣,曹操忍不住大放悲声。众文武官员见状无不悲伤,也都学曹操的样子,绕王粲的坟墓转了三周,并学驴嘶鸣三声。曹操学驴嘶鸣,名为吊唁死者,实给生者看罢了。这下子,曹操也是牢牢的收住了手下的忠心。
我住的房间理挂了一副竹画,侍者告诉我那乃是关羽二爷所作,我很感兴趣,就自己独自站在那里看,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关羽二爷会画画。良久,我眼睛一花,突然发现那竹叶竟组成了一首诗: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我一下子明白了,这是关羽二爷不愿呆在这里的意思表达啊。“不谢东君意”是说曹操虽然待我优厚但我不会留在这里;“丹青独立名”是说我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说我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坚守信义是决不会改变的。真没想到,我这关羽二爷当年竟然还有如此的才情。
第二日,刚刚吃过早饭,那辆黑色马车又来接我了,我就只带了那个沙摩柯的手下带着必须的东西去了。这次我可没敢带我的什么武器,只是内里穿了一层软甲,不脱衣服根本就不知道那是软甲,另外我提的药盒里放了些毒药和迷药,自然,我和那人都已服过解药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经过层层的检查,我终于进到了丞相府的内院,在一个大屋面前出来一个大汉,身高九尺有余,膀大腰圆,看上去浑身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那个带我们进来的汉子对那人一施礼:
“许将军,大夫已经请到,请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