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经的传说中,古时候曾有一条叫做希拉尼耶底的河,河岸边有片高大茂盛的桫椤树。”
“佛祖大彻大悟前,在河水中净身沐浴,然后上岸走到桫椤树林中,桫椤树有所感应,树叶自动吹落而下。”
“于是佛祖将自己的佛伽铺在树叶堆上,头向北,面朝西,头枕右手,右侧卧在佛伽上,在此涅槃。”
“也正因为桫椤和佛祖之间的联系,因此佛教也把桫椤树称之为宝树。”
“佛教在古代传入的时候,对于桫椤树的‘宝树’认知也一并传入了,桫椤在古代也是颇有地位的。”
“有不少诗歌和文字记载。”
“比如说唐诗人殷尧藩所写的《赠惟严师》中所说:‘拟扫绿阴浮佛寺,桫椤高树结为邻’。”
“再比如宋梅尧臣所作的《桫椤树》:‘古树常占岁,在昔曾看北海碑。今日四方俱大稔,不知荣悴向何枝’。”
“还有《太平广记》所记载:‘木有婆罗树,特为奇绝,不庇凡草,不止恶禽’……”
“在诗句文字记载之外,桫椤树也在很多细微的地方有所体现。”
张峰从手机上搜了一些图片放到直播间上。
都是些古代窑瓷纹样。
桫椤树纹下,多有珍禽相伴,比如鸽子和鸳鸯等,有的直接和菩萨的形象相结合。
还有许多莫高窟的佛像上,也有桫椤形象。
第217窟的盛唐《观无量寿经变》中,作为主角的无量寿佛华盖上,作为主要装饰的,就是桫椤树。
还有还有……
漫步在绿叶环绕的保护区中,张峰和直播间众人侃侃而谈。
“月明星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月亮上有许多暗面阴影。”
“今天的我们当然知道,那是月面的坑洞的暗影。但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们相信,月亮上住着个叫做吴刚的人,他被天帝惩罚去砍那永远砍不倒的月桂树。”
“这是广为流传的吴刚伐桂传说,它被用来解释月面上的阴影。”
“而在一些地方,传说中在月亮上的不是吴刚,而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张果老因为砍伐了月宫的桫椤圣树用来抵抗风魔,因此受到天帝责罚去砍月宫那棵永远砍不到的桫椤树……”
【啊,还有这种传说?我小时候看月亮总觉得像是张大饼,月亮上的那些暗处我以为是烤糊了……】
【想不到从上古时期就存在了的桫椤树,在古代竟然有这么多文化意象……】
【难怪啊!我就说怎么看着桫椤树这么熟悉。我外婆是信佛的,家里佛像底座的纹路就是这个!原来桫椤是我从小看到大的纹样啊……】
走出保护区之后,有条小道,小道上沿途用护栏保护着许多岩石。
岩石上有许多枝杈状的痕迹。
靠近看时,可以分辨出这些是类似禽类的爪印。
附近的村民说,这些是“天鸡石”。
上面印着的痕迹是“天鸡”下凡时在大地留下的足迹。
而走过这些石块,前方有处恐龙博物馆。
博物馆前的研究员揭示了“天鸡石”的来历。
它们是恐龙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