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直播:一辆摩托和狗子旅行开始 > 第48章 祭天地,唱傩戏(求鲜花评价和评论!)

第48章 祭天地,唱傩戏(求鲜花评价和评论!)

伴随着一声厚重的牛皮鼓声,许多村民们捧着红色的托盘上了台。

托盘里装着许多粮食,白色的包子,绿色的糍粑,点了红的馒头……

这些食物之间,还撒着好几把今天采下来的新谷,有的托盘里还装着米面。

托盘在台子上摆成了个圈。

村子中年级最大的寨老左手拿着牛角号,右手拿着彩幡,头戴天师面具,站到了托盘圈子中间。

然后敲响铜锣,吹起唢呐。

穿着仡佬族传统服饰,带着面具的村民们上了舞台。

面具上的形象或凶猛,或滑稽。

有生来凶恶,长着一对獠牙和一对尖角的开山猛将。

有专吞不祥之物,笑呵呵地张着大嘴的见真和尚。

还有渡人阴魂,面色阴沉的牛头马面……

带着面具的村民们,站在五谷米面围成的圆圈中,绕着扮作天师的寨老画圈慢步走。

寨老则是口中用仡佬语祝祷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然后不时吹响牛角号,舞动彩色幡。

就这样仪式过了许久。

然后又是重重的鼓声敲响,锣声和唢呐声停了下来。

围着寨老扮作天师行走的众人停了下来,寨老用仡佬语高声唱着古老的歌。

仡佬族的大哥说,歌里的意思大致是训诫鞭笞众灾祸,鬼怪,呵斥它们速速离去。然后赞美天地,赞美美好的事务,祈求它们继续留在村子里。

再是鼓声响起,唢呐声和铜锣声也响起,众人继续走了起来。

寨老则继续说起了祝福祷词。

如此反复多次,

最后伴随着寨老的一声高呼,台上的村民们拿起了托盘,带着面具的那些村民拿起盘中的馒头、包子和糍粑,吃了起来。

等到吃完之后,再由扮作天师的寨老下令,其他带着神鬼面具的村民们就这样排着队,挨个走下了太。

寨老走在最后,边走边吹着牛角号,抖着彩色幡。

眼看这场傩戏算告一段落,直播间的众人也有时间发弹幕了。

【这就是傩戏吗?好有神秘感啊,以前都没见到过。】

【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吧,真的妙不可言,那些文化里的东西是深深刻在我们脑海中的。我看到这些面具之后原以为是看不下去的,没想到静静地看了这么久。】

【峰哥,为什么这些面具都显得这么奇特呀……如果是晚上见到这些面具的话,我可能会直接被吓到。】

……

“傩,是驱鬼逐疫的意思。”

“傩的文化意识根源,是我们祖先早期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

“傩戏,也叫鬼戏,是我们最古老的的一种祭神跳鬼、驱邪避疫、祈祷安庆的娱神舞蹈。”

“傩最早是作为祭祀仪式出现的,为的是驱逐疫病,赶走不好的东西。所以傩戏中的需要面具凶恶神秘,这样才能赶走那些凶恶的疫病和不好的东西。”

“后来傩戏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影响,驱鬼逐疫目的渐渐没那么重要了,大部分时候都是为了娱神,祈求吉祥,傩戏的表演成分就增加了。”

“再后来,傩戏娱神的部分渐渐减少剥离,逐渐变成了娱人的一种戏剧。”

“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傩戏。”

“只不过傩戏是由祭祀酬神的仪式发展而来的,不管再怎么世俗化,它还是会保留许多神秘古朴的特质。”

“有的朋友初看傩戏以为自己会看不下去,但还是静静地看完了全程,这是正常的。”

“傩戏的发展,可以说是贯穿了我们文明的发展。我们的思维逻辑,行事习惯,其实早就有傩文化的一部分,只是不自知而已。”

“比如说好人有好报,比如说锦鲤吸福气,好运连连……”

张峰只是简单说了几句,就继续看着台上。

因为在村子里的寨老走下台子后,又有人上了台。

这次上台的人有了专门的古剧装扮,长衣长袖。

面具也要更加精美,用色也要更加鲜艳。

如果说之前寨老和村民们的傩表演更偏向祭祀,偏向酬神驱疫的神秘古朴的话。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