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宋》/春溪笛晓
第八十八章
王雱小半个月前才接到来自成都府那边的信呢, 这眨眼间又来了一封, 显见是有要紧事。方洪知他一向喜欢成都府那边的好友, 得了信便第一时间着人送来。
王雱得了信, 掂了掂重量, 发现这信极薄, 和平时的书信都不大一样。他忙拆开看了, 才晓得苏轼父子的文章都入了张方平的眼,颇得张方平提携。
张方平与范仲淹交情不错,听闻范仲淹回京当国子监监事, 便兴起了让苏轼兄弟俩“转学”到京城的念头。苏轼已到弱冠之年,苏辙也差不离,张方平认为让到太学磨练个一两年, 可以试着考一考。
张方平的书信到了苏家, 苏家父子三人一商量,叮嘱程氏带两个新进门不久的儿媳在家等候消息, 父子三人则先去成都府拜会张方平。
苏洵本无心再考科举, 可他这几年举茂才不成, 到成都府听张方平一劝, 便也动了心思, 决心一并进京“陪考”去。张方平为苏洵三人写了推荐信,让他们进京后去寻范仲淹, 把“学籍”从眉州州学迁到太学去。
太学虽然对外只招收七品以下官员子弟,可若是各州有俊异的寒门子弟亦可持推荐入学。
苏轼兄弟俩赴京考试的事情就这么定了。苏轼还惦记着王雱可能给他寄来的回信, 忙又追了一封短信给方氏书坊, 好让王雱先别给他写信,到京城后再相见也不迟。
至于新婚夫妻话别的不舍,父子三人登上蜀道、跨过剑阁的艰辛自不必多提。反正,信在路上跑的时候,苏家父子三人也出发往京城来了!
王雱有点小紧张,又有点小期待,不知苏家三位大佬什么时候到啊!
苏轼三人还没到,另一个人却是到了,竟是王雱的老朋友沈括。
这位单眼皮小眼睛的畅销书作者,上回离家出走之后便被他爹带到任上去了。王雱自知在劫难逃,当即在出发前写信忽悠沈括“京城好,京城妙,京城读书效率特别高,京城搞事特别爽”,沈括一听王雱要去京城了,便主动和他爹要求要到太学来求学。
他爹官位暂时还不高,不过进太学还是绰绰有余的,听说太学如今管得严、升学率高,沈括他爹便托人写了保荐信让他远赴京城。
沈括带着两个书童兼助手一路走走停停,总算是走到京城了,麻溜地去太学那边报到。一报到完,沈括就知道自己又被王雱坑了,这日子简直比在鄞县州学时还艰难啊!
所谓的地狱模式,指的大概就是这种管理吧!不仅上课、吃饭有人盯着,连晚上睡觉也有值守的人负责巡斋。
沈括好不容易从懵逼状态回过味来,终于逮着了空溜去王雱的礼斋一号房那边找王雱算账!
沈括面色黑如锅底,笃笃笃地敲门。
开门的是韩宗师,没办法,他和宋佑国离门口最近,宋佑国又不是会给人开门的,只能由沉默寡言的韩宗师负责开门这事儿。
韩宗师显然很有经验,一看沈括的脸色便道:“元泽不在,梅直讲让他去校对卷子了。”
对于“王雱的一百零八种使用方法”这项课题,每位直讲研究起来都是非常热衷的,比如现在不管是国子学的考题还是太学的考题,负责出题的直讲都会叫他过去整理和校对。
沈括寻人不成,又跑去直舍外头候着。等王雱从直舍里出来了,他立刻从一旁蹦出去,可把王雱吓了一大跳。
王雱眨巴一下眼,脸上有着久别重逢的欣喜:“是沈哥啊,许久不见,甚是想念!我不过在信上随口一提,没想到沈哥你真的来了,真叫人感动。”他二话不说就拉着沈括到一处围墙上,从树上拉了一下某根藏在树窝窝里的绳子。
隔着墙,外头传来轻轻的铃声。外头便有人高声叫喝着几样吃食,像是在当街叫卖。王雱拉了三下绳子,停顿一会,又拉了两下。不多时,那边便吆喝:“好嘞,马上就来,两碗鲜虾小馄饨!”
沈括本是来找王雱算账的,见王雱这么一通忙活,一时没反应过来。听到那头说鲜虾小馄饨,沈括顿时有些饿了,他和其他人一样,也吃不惯国子监的食堂。
沈括道:“你这是在做什么?”
“弄点好吃的啊。”王雱理所当然地说,“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可不能饿着!”见自己这头垂下的铃铛响了一下,王雱推了推沈括,示意沈括爬到树上去。
沈括有点懵,但还是照着王雱的意思爬了上去,按照王雱的指示把一个吊篮从外头往上拉。吊篮里头,有个精致漂亮的食盒。
沈括学得很快,举一反三地慢慢把吊篮往下放,送到了王雱手里。他从树上跳下地,与王雱一同躲到一旁的亭子里,一人捧着一碗鲜虾小馄饨吃了起来。
吃了好几天的清汤寡水,沈括乍然尝到鲜香可口的滚热汤水,差点没落下泪来。再一口咬下去,薄薄的皮,鲜嫩的虾仁,简直不能更美味!
王雱满足地加了个餐,又让沈括把吊篮和食盒送回外头去。
这食盒是他寄放在外头一个面食摊位上的,这面食摊位的摊主年轻力壮、脑筋灵活,知晓他是国子学的生员,很乐意帮他折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有这取外卖的办法有点累人,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反正,平时王雱偶尔忽悠韩忠彦或者宋佑国他们来帮他爬树——实在没办法了,他也只能自己爬了。从小到大他祸害的树可不少,一点都没带怕的!
食堂来来去去就那么几样菜,谁吃都会腻的,偶尔加个餐怎么了?反正王雱理直气壮,一点都不怕抓包,偶尔还叫上小伙伴们团伙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