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功员外即厅事有薛稷画鹤,宋之问为讃。工部尚书厅事有薛稷画松石,并为时所重。右丞厅事有古冢,俗误为樗里子墓。
《国史补》曰:即官故事,吏部郎中二厅,先小铨,次格式。员外即二厅“先南曹,次废置。
刑部分四覆,户部分两赋,其制尚矣。
旧说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比部得廊下食,以饭从者。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省中语曰:“后行祠屯,不博中行都门。中行刑户,不博前行驾库。”
《因话录》曰:尚书省东南隅通衢有桥,相传目为拗项桥,言侍御史及殿校铏次者,至此必拗项而望南宫也。
都堂南门道东有古槐,垂阴至广,相传夜深闻丝竹之音,省中有人相者,俗谓之音声树。
祠部呼为冰厅,言其清且冷也。李涪《刊误》云:尚书郎上事官面北再拜,盖京城官署皆在大内之南,故先面北再拜,然后践履官堂。〉
省东、【安上门街】,街东第一、【都水监】。次东、【光禄寺】。
寺东有南北街、〈北当东官朝堂,开元初开。〉街东,【军器监】。〈本少府监甲弩坊,后为军器使;开元四年置监。监东即皇城东面景风门之北。毕氏曰:《新唐书志》云:武德初有武器监,七年废,八年复置,九乍又废。开元以前,军器皆出在尚方署,三年置军器监,十一年废为甲弩坊,隶少府,十六年复为监。按《唐会要》作武德元年置军器监,贞观元年。十六年复为监,《会要》作天宝六裁。〉
承天门街之东,第五横街之北。从西第一、【左领军卫】。〈街北有兵部选院。〉次东,【左威卫】。〈卫北有刑部格式院。〉次东,【吏部选院】。〈以在尚书省之南,亦曰吏部南院,选人看榜名之所也。〉次东,【礼部南院】。〈四方贡举人都会所也。《摭言》:进十旧例于郡剩┘试,南院放榜,张榜墙乃南院东墙也。别筑起一堵高丈馀,外有?需垣,末辨色即自北院将榜就南院张挂之。元和六年,为监生郭东里决破棘篱,坼裂文榜,因之后来多以虚榜门省门而出,正榜张亦稍晚。〉院东,【安上门街】,横街抵此而绝。
承天门街之东,第六横街之北。从西第一,【太仆寺】。〈寺西北隅,乘黄署,别开北门。署内贮掌指南车、记里鼓及辇辂之属。〉次东,【大府寺】。〈旧都水监之地。〉寺东,安上门街、街东第一,【少府监】。〈僖宗再幸山南,太庙焚毁,权以少府监大厅为太庙〉次东,【左藏外库院】。〈隋大府寺置于此,又分置坊院。东有南北街,街东即皇城东面景风门南也。〉
承天门街之东,第七横街之北。从西第一,【太常寺】。〈《广记》引《国史异纂》:崔日知历职中外,恨不居八座。及为太常卿,于都寺厅事后起一楼,正与尚书省相望,时人谓之“崔公望省楼”。〉
寺东,安上门街,街东第一,【太庙】,〈其地本隋大府寺玉作坊,坊中有御井。贞观中,废玉作坊,于此置大府寺赐坊,以曝四方贡赋之物湿者。先天中,置庙废坊焉。〉
【中宗庙】、【元献皇后庙】。〈韦公肃《礼合斩仪》曰:乾元元年,立庙于太庙之西。宝应二年,迁神主于太庙。贞元三年修葺,奉安昭德皇后神主。永贞元年,拊于太庙。〉
次东,【太庙署】。〈署东、署南并有街,即皇城东南隅也。〉
承天门街之西、宫城之南,第二横街之北。从东第一,【中书外省】。次西,【四方馆】。〈隋曰谒者台,即诸方通表,通事舍人受事之司。《通鉴》:姚崇寓居罔极寺,以病痛谒告。源乾曜迁崇于四方馆,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次西,【右千牛卫】。次西,【右监门卫】。次西,【右卫】。卫西,【含光门街】,横街抵比而绝。
承天门街之西三横街之北。从东第一,【右武卫】。〈街西,贞观中有右金吾内府,后废。〉次西,【右骁卫】。次西,含光门街,街西,【将作监】。〈即皇城西南面安福门之南。〉
承天门街之西,第四横街之北。从东第一,【司农寺】。寺西,含光门街,街西第一,【尚舍局】。〈本帐幕坊,局内有山池。〉次西,【尚辇局】。次西,【卫尉寺】。次西,【大理寺】。寺西有南北街。〈街西即皇城西面顺义门之北。〉
承天门街之西,第五横街之北。从东第一、【右领军卫】。次西,【右威卫】。〈卫门本南向、开元七年御史小丞李尚隐以此卫南门与御电台门相对不便,遂政事,移门北向。〉次西,【秘书省】。〈监院厅事前有陨星石,隋自咸阳移置于此,少监王劭作《瑞石颂》以赞美之。监院东有书阁重复,以贮古今图籍。《大唐新语》:虞世南为秘书监,于省后堂集群书中奥义,号《北堂书钞》,今比堂犹存。《因话录》:秘书省落星石与薛少保画鹤、贺监草书、郎馀令画凤,相传为四绝。元和中,韩公武为秘书即,挟弹中鹤一眼,时谓之五绝。又曰:秘书省之东即右威卫,荒秽摧毁,其大厅逼校书院,南对御史台。有人嘲之曰:“门缘御史塞,厅被校书侵。”〉省西【含光门街】,横街抵此而绝。
承天门街之西,第六横街之北。从东第一、【宗正寺】。
次西,【御史台】。〈《御史台记》曰:御史台门北开,盖取肃杀就阴之义,故京壹门北开矣。按《邺都故事》曰:御史台在宫城西南,其门北开。又故城御史台亦北开。龙朔巾,置桂坊为东朝宪府,门亦北开。然郡御史台门南开,当时创造者不经,反于故事,同诸司,盖以权宜邪?《谭宾录》曰:北开者,或云自隋初移都之时,兵部尚书李图通兼御史大夫,欲向省便近,故开北门。元和四年,御史台佛舍火,罚直御史李膺一季俸料。《唐语林》:御史台三院,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二曰【殿院】,共僚曰殿中侍御史;三曰【察院】,其僚曰监察御史。
察院南院,会昌初监察御史郑路所葺。【礼祭厅】谓之松厅,南有古松也。【刑察厅】谓之魇厅,寝于此多魇。【兵察常主院】中茶,茶必市蜀之佳者,贮于陶器,以防暑湿,御史躬亲缄启,故谓之茶瓶厅。【吏察主院】中入朝人次第名籍,谓之朝簿厅。
吏察之上则【馆驿使】,馆驿使之上则监察使,同僚之冠也。殿院厅有壁画小山水甚工,云是吴道子真迹。〉次西,【司天监】。〈本隶秘书省,为太史局,后别为浑仪监,寻复旧名,而不属秘书。监内有【灵台】,以候云物,崇七丈,周八十步。毕氏曰:太史局,武德四年置。改【浑仪监】,光宅元午也。复旧名,长安二年也。景龙二年,又曰【太史监】,不隶秘书省。景云元年},又为局,隶省。开元二年,复为太史监。十四年,复为局。天宝元年,复马监,不隶省。乾元元年,曰司天台。
监西含光门街,街西第一,废石台。〈本司农导草坊之地。景龙中,韦庶入置石台,雕刻彩楼,十建颂台,蛟龙蟠绕,下有石马、石狮子、侍卫之像。初韦氏矫称衣箱有五色云气,使画工图像,以示于朝。及节湣太子遇害,革氏义上《中宗圣或神武颂,》刊石以纪其事,谓之【颂台】,上官昭容之文也,并勒公卿姓名于土。诌词伪事,有乖典实,景云元午毁之。后为御史台推事院。按《长安志》既裁石台于此,又裁于朱雀门街下,言在开化坊,而开化妨下无一言及之。志文踌驳,今删彼而存此。〉台北,【司农寺草坊】。〈坊门北开。〉次西,【骅骝马坊】。〈垓门北开。〉坊西有南北街。〈街西即城西面顺义门之南。〉
承天门街之西,第七横街之北。〈横街南即皇城南面朱雀门之西。〉从东第一,【鸿胪寺】。〈德宗建中元年,以鸿胪寺左右远营隶金吾。《通鉴》:回纥犯含光门,突入鸿胪寺。盖入门而东即寺也。〉次西,【鸿腱客馆】。〈如汉之叶街,四夷慕化及朝献者居焉。〉馆西,含光门街,街西第一,【大社】。〈南门额,隋乎陈所得,即东晋王右军所愿。隋代重以粉墨模之。〉次西,【郊社署】。〈署西、署南并有街,即皇城之西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