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早。”罗大姐脸色黯然,抿嘴藏起后悔的心思。
她后悔什么呢?
曾经有十年或更久的光阴,是缺少医科毕业生的年代。那时有不少在基层工作的老护士转职成了大夫。当然啦,也有人没能抓住机会,遗憾地错过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罗大姐就属于错失良机的老护士。
等国家恢复高考了,医大、医专、医士班的毕业生,陆续被分到了各级医院。之后,护士就是护士,再不可能改成大夫了。再耿耿于怀比刚毕业的小大夫强,也都没用。
吕青向陈主任点下头就继续忙乎。她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卫校的应届生。工作十年,早已是外科护士里的中坚力量。护士长与她是同学,也很倚重她的能力。
她虽抱怨倒班,但她是喜欢倒班的。四天一个夜班,有弹性时间,正好干点儿家务活呢。
作者有话要说: 写在开文的前面
我用时间这条金线,把散乱的、有价值的旧事串起来,
借以展现九十年代初,那特殊的历史大变革时期,
前后三代临床医生的挣扎。
这些不是发生在主角一个人身上的事情,变成文字后,用一个人的视角展现;
不是一家医院的,集中到一家医院;
甚至不是一个国家的,也糅合到一起了。
开文时间点是1990年的9月20日,北方某医科大学的一批毕业生,被刚扩建的省医院要去,已经上班一个多月快2个月了。
院方在临床医生匮乏严重的情况下,只给了这批新人几天的熟悉时间,就把他们轰到直面患者的临床第一线:独立拿床管患者。
在这家医院,有1966年之前毕业的老大学生、老大夫,他们担任着各科的主任、带头人
在充当临床主力的中年医生里,有的是工农兵大学生;
有的是恢复高考后的医士班出身的大、中专生;
还有1966年到1977年之间,由护理专业改医疗的医生。
数量更稀少的是恢复高考后,寥寥不多的正规五年制的本科毕业生。
这是个鱼龙混杂的年代。
他们之间的争斗、合作,充满了九十年代初期的特色和人性的复杂。
几年的时间里,
有人逃离,有人沉沦,有人庸庸碌碌……
但不论老一代的医生是退休、入监、猝死,
临床都没少奋起努力的一代新人
他们在压力下成长
努力承担职业赋予的“救死扶伤”之重任
他们要帮助他人找回健康
找到幸福
提醒:
文中所有涉及到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法、用药剂量,都不能作为自觉有类似症状的人,自行治疗的依据。
如果不能排除“对文生病”的疑心,建议及早就医,切莫耽搁治疗。
文中的案例,不具有呈堂佐证的功能。
涉及死亡病例的讨论,也不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强调这是小说,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法律文书。
外行看个热闹,同行欢迎指教。切莫对号入座,我不认账的。
***
这是一篇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现代文,不同已完成的上一部308万字的《彼岸繁花》别名《红楼求生存》。
可能因为没有主角的光环、没有金手指,可能不那么爽。
但生活本来的面目就是那样,这里已经美化了好多好多了
哈哈哈
欢迎各位留下不同意见,也在此邀请各位天使加入到这本小说里来
用你最喜欢的名字、方式、成为《距离有些远》里的一份子
恭候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