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柔脸上一下子变得通红,“大人说得是,只是如今的大汉朝,内有奸佞贪官,外有强敌环饲,济世安民,难啊!”
“走吧,济世安民做不到,回家到父母坟前磕个头还是可以的,你说呢?”
阎柔感激地点点头,他现在的身份是汉军,官职虽然低微,却比叱咤草原的马匪头领更能慰藉父母亡灵,也能让弟弟在家里抬起头做人。
实际上,和阎柔一样想法的人还有很多,比如田武,他出身幽州大族田氏,当马贼后曾被族长削去族籍,家里人也跟着抬不起头,此番加入汉军,也算是大大的扬眉吐气。
刘烈没想到他的幽州之行竟然成了阎柔等人的省亲会,一路上想低调都难。果然,队伍刚进居庸关,就接到幽州刺史府来书,说幽州刺史陶大人在蓟县恭候,盼能与刘烈见上一面。
进了居庸关,官道变得相对平坦,行军速度也提高很多。更让斥候屯想不到的是,他们在沿途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阎柔对刘烈解释说,幽州百姓连年受鲜卑人祸害,只要是能杀鲜卑人的勇士,幽州百姓都拿他当自己人。
“对了,你有表字吗?老是叫你的名字,似乎不太好?”刘烈忽然问了句。
阎柔点点头,“卑职的字很久没人叫了,塞外不兴这个。说起来,这个字还是卑职花重金请幽州读书人给起的,语出《管子》,‘士不偏不党,柔而坚。’卑职表字士坚。”
“取得好!士坚!不偏不党,柔而坚,好!”刘烈内心由衷赞叹,古人就是他娘的有文化,“那今后我就叫你士坚,你也可以称我元贞。”
“卑职不敢!”
“什么敢不敢的?今后你我就是生死兄弟,你说过,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济世安民,我刘烈愿意和你一起完成这个夙愿!”
“大人!”阎柔感动得下马跪在当地,“柔愿终生追随大人!”
“你起来,既然是兄弟,就别太拘束。对了,你给我说说这幽州鲜卑人的事。”
阎柔告诉刘烈,幽州不比并州,并州有句注关,可抵挡来自北边的鲜卑人,西边有匈奴人,也算是一道屏障。而幽州呢,从辽西到右北平,再到渔阳、代郡,北边的东部鲜卑就像是悬在头顶上的剑,时不时就会砍下来。
“幽州不是也有长城吗?不是还有居庸关卢龙塞这样的关隘吗?”
“是啊,要是没有这些关隘,恐怕整个幽州都已经变成鲜卑人的牧场了。但区区几座关隘根本无济于事,就拿蓟县来说,卢龙塞和居庸关位列东西两侧,可北边的渔阳郡却无险可守,一旦渔阳失陷,鲜卑人不出一天就可兵临蓟县城下。是故蓟县虽是幽州腹地,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前线。也是幽州人心里上的最后屏障,蓟县一旦有失,幽州就完了。”
“幽州好像比并州还有富裕,怎么连像样的军队都组织不起呢?”
“大人有所不知,幽州人口本来不少,但因为常年遭到鲜卑人掳掠,人口逃亡,田地荒芜,进而使边军兵员和粮草无法得到充足供应。粮饷不足,就无法征募足够的边军,边军少了,就没有足够的战斗力。战斗力不强便无法抵挡鲜卑人,鲜卑人就越来越肆无忌惮。这样恶性循环下来,幽州便越来越穷。”
刘烈点点头,“对了,这个刺史陶大人什么来头,你认识他吗?”
阎柔摇摇头,“卑职只听说他是南方人,年近五十。对了,这个刺史大人在幽州口碑不错,据说各郡两千石以下官员都怕他,生怕有什么枉法之事被他抓住。”
“能让两千石的太守都感到害怕的人,想来应该是个好官。”
(东汉的刺史职俸六百石,太守两千石。刺史只负责监察,和掌领军政大权的州牧不可同日而语)。
正如阎柔所说,蓟县(今部分北京城)在幽州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政治上,它是幽州刺史府所在,也是广阳郡郡治;经济上,蓟县地区盛产盐铁,是幽州最大的经济支柱;军事上,蓟县位于幽州中心,不仅是连接幽州东西部的重要战略据点,也是通往南边冀州的交通枢纽,当然,也是汉军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大本营。
正因为如此,刘烈见到的蓟县县城远远比雁门郡那些小县城要高大,城墙由青石砌成,高数丈,城楼上各种防御设施完备,城墙下有宽十几米的护城河。河外还有鹿砦、壕沟等防御设施。
头一次见到这么高大威猛的城池,刘烈这个后世的穿越者也禁不住心仪,没有热兵器,攻城确实很费力。看来光专注骑兵也不行,看看这座城池,步兵,尤其是精锐步兵的作用绝对不可替代。
“来者可是雁门斥候军?刺史大人有请!”
刘烈的思绪被一声清脆的喊声打断,他定睛一看,队伍已经来到蓟县城下,他面前三十多米处,一个身穿皮甲的年轻人正骑在马上毕恭毕敬地看着他们。
刘烈哪里知道,其实他即将见到的幽州刺史,竟然也是耳熟能详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