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烈率斥候屯过河后连续向东北狂奔近百里后,天终于大亮,部队是不能再走了,这里是鲜卑国心脏地带,危险随时会降临。
斥候屯进入一片森林后,何典忍不住问:“大人,我们还要继续往东?”
“你给我说说这一带的地形,我们离弹汗山、离代郡都有多远?”
何典应承一声,拴好战马领着刘烈来到树林中一片空地上,“这是浑水,我们跑了大约三个时辰,应该在这个位置,”何典在地上划了一条折线,“这是歠(chuo)仇水(今内蒙河北交界处东洋河),我们沿河岸北上再往东就是弹汗山,大约三四百里路程。歠仇水南岸便是代郡郡治高柳城。大人,我们真要去弹汗山?”
刘烈没有说话,眼睛死盯着何典在地上画出粗糙线条,“你再说说河两岸的地形。”
何典点点头,“若我们沿河岸去弹汗山,则一路都是大草原,中间即使没有鲜卑骑兵搜索,也要遇到成百上千的鲜卑部落。河水南岸靠近高柳一侧则是山峦连绵,鲜卑部落很少,而且易于队伍隐藏痕迹。”
刘烈道:“你说了半天,无非就是想让我放弃北进,直接南下去幽州。可是你不仔细想想?鲜卑人会把南下的道路敞开任由我们自由出入?我们打的第一仗就杀了弹汗山部落一百多人,他们会放过我们?还有,我们过桥已经大半天,鲜卑骑兵难道没有发现?他们不会把消息送到弹汗山?”
何典越听越惭愧,到最后张大个嘴巴呆住了。
“屯长的意思是?”
刘烈还是没说话。
何典忽然激动起来,“大人,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过了浑水河,再要去弹汗山无异于自投罗网!我知道大人勇冠三军,可兄弟们呢?我们粮食和武器就这么多,怎么和成千上万的鲜卑人打?大人,你太冒险了!”
刘烈很有耐心地听他发泄完,然后长叹一声,“从我们出关那一刻起,危险就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你放心,我说过要把兄弟们带回去,就一定要做到!南边的文章,要先从北边做起。”
“文章?大人读过书?”何典大为惊叹,边军里读过书的人可不多啊。
刘烈哭笑不得,只好说道,“要南下,我们得先在北边做点动作才是!”
正如刘烈猜想的那样,他们刚过河不到三个时辰,鲜卑人就发现了桥边的尸体和毡房灰烬,一时间,大汉军队进入弹汗山的消息在长城内外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到了弹汗山王庭。
曾经叱咤风云的大王檀石槐已经四十六了,在大草原上这个年纪已经算是老年,而且檀石槐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这一年多来他考虑的已经不再是如何征战杀伐,而是死后的继承人问题。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槐枞、次子和连。槐枞三十出头,刚猛有余谋略稍显不足,其背后有中部鲜卑慕容部和东部鲜卑支持;次子和连二十六,生性乖巧,长于权谋而疏于战阵,西部鲜卑拓跋部,中部鲜卑柯最和东部鲜卑素利等部支持他。
檀石槐最忧心的,是自己穷其一生打下的**江山能否巩固,他最不愿看到的,是自己死后鲜卑各部四分五裂乃至互相残杀。他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像匈奴人那样统一大漠,是因为南边的大汉已经不再是百年前的大汉,一旦大汉再现往日荣光,那么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的英雄将层出不穷,到时候才真是鲜卑人的灾难。
当他第一次听说有一个汉人孤身杀了七十多鲜卑勇士的时候不以为意,后来听到这个汉人居然敢率部深入鲜卑腹地,且一战就杀光槐枞手下两个百人队的时候才开始重视起来。接着,野狼部落遇袭,让他震惊的不仅是这个汉人的武力,而是其不在名将之下的谋略,假以时日,此人定会成为鲜卑心腹大患。
当斥候们过来报告说汉军过了浑水河进入弹汗山地界时,檀石槐嘴角微微一动,他一点都不以为意,区区一百汉军就敢闯弹汗山,也太不把大鲜卑放在眼里了。
他当即下令,命手下大将率四千骑兵南下,分三路向广宁(今张家口一带)、马城和高柳进发,目的是堵死汉军南归之路,然后再派人给西部鲜卑拓跋邻等下令,让他们封锁浑水西岸。双方约定,汉军在河东,则由王庭解决,在河西则是由拓跋部落的事。
封锁了汉军各个出口,还需一支精锐进行清剿,槐枞与和连两人那里肯放弃这个在父王面前表功的机会,两人都争着要去。
“区区百骑汉军,哪用得着你们都去?”檀石槐轻蔑地摇摇头,忽然问道:“你们准备如何打?”
“父王,汉军再强也不过区区百骑,且轻骑深入,所带粮草武器必然不多,若我去,则稳扎稳打,固守各关隘渡口,下令各部落严防死守,然后再领一个千人队搜索清剿,定能奏效!”
和连讥讽道:“兄长,你不觉得太小题大做了吗?父王说了,汉军区区百骑且已是疲惫之师,父王又派人守住了南边,哪还用得着兴师动众?”
檀石槐问,“若你去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