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大汉中兴录 > 第十一章 整装出塞

第十一章 整装出塞

其次是各种伪装;

第三是用于沟通的手语、口技以及旗语、牛角号等;

第四便是武装战术对抗。简单说来就是把队伍分成两队,分散在广阔的野外去对抗。

恩师李彦也很快来到军营,名义上是为了检查刘烈的习练情况,实际上每天都呆在军营中几乎是手把手指点士兵们的武艺。

斥候们此时也是信心爆棚,加上经过三个月的魔鬼训练,纪律、体能、武艺都有很大提高,在新武器和名师的指点下训练更加卖力。

而刘烈也没有像过去几个月那样让士兵们成天泡在操场上,他开始让士兵们有比较充足的睡眠,同时拿出自己微薄的俸禄全部补充道伙食中,给部队增添油水。训练上也增加了军事课教育,什么团队协作了,服从命令了之类的。

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发动士兵们踊跃发言,把各自对鲜卑人的了解全都详细记下来交流。

刘烈反复强调,说一旦出关他们这一百来人的生命就全部拴在一起,要绝对服从纪律和指挥,要绝对信任和你并肩作战的袍泽。最后,刘烈向每一个士兵发誓,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士兵活着回来!

但这些都不足以让斥候屯的士兵们感动,真正让他们对刘烈死心塌地的,是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

刘烈从广武城请来回写字的读书人,先把所有士兵的情况,包括家庭地址等信息全都登记清楚,然后让每一个士兵都给家里人留下一点点文字,哪怕是一句话也行。

这个举措令斥候们大为感动,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没有任何一个长官做到如此细心。很多斥候兵们见到自己的话居然能变成字写在昂贵的绢布上时,激动莫名。绢布在这个时代是什么?除了本身就很昂贵,而且还是是可以流通的货币!而且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能给家里写信,这是什么待遇?

遗言写完之后,刘烈发给每一名士兵一个布包,让他们把信和钱放进去。“我把这些东西交给我师父保管,一旦我们中的任何人回不来,这个布包将完好无损地交给你们的家人,即使我死了,我师父也会帮我做到!”

斥候们深信不疑,感动得热泪盈眶。

被太守郭蕴厚着脸皮请来的李彦看到一百多布包的时候大为震撼,他走南闯北传授武艺,认识很多带兵将领,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能像刘烈那样认真地为士兵做好这些看似细微,却极为重要的事。

“师傅,这是我的布包,里面的钱不多,我的军饷大多补贴到军营,如果我没有回来,这几吊钱就算是徒儿的一点孝心,钱不多,徒儿惭愧。”说完双膝跪地,恭敬地连磕三个头。

李彦眼眶有些湿润,上前把刘烈搀扶起来后道:“你勇武过人,心思缜密,一定能平安归来。钱财为师先替你管着,等你回来后作为斥候们的奖赏!”

刘烈流泪再拜。

出发前的准备工作繁杂而枯燥。

仅仅是刘烈个人,要带的东西就不少。

为了随时绘制地形图,刘烈在出发前特意准备了一捆裁成长宽一两尺大小的绢布,又让人烧了些黑炭代替绘图铅笔,

背包里一直藏着的8*30倍军用望远镜,是他从军事网站买的。由于这东西太超前,他一直没敢示人,现在要执行任务,肯定是要带上了。

武器方面,有枣木钢矛、武士刀和匕首。至于那把野营手斧,早就在一个多月前送给了张杨,要不然他们斥候屯能得到这么多关照?

也许是上面出于对刘烈的偏爱,更因为是对此次斥候出关寄予厚望,雁门太守和都尉府对他们装备也是毫不吝啬。每一名士兵都是武装到牙齿:

格斗方面,除每一名士兵都装备一柄锋利的环首刀外,何典的甲队主要装备长矛,谢铮的乙队装备大约两米的长刀(类似后世的朴刀)。

远程武器方面,每一名士兵都装备了骑弓,骑弓主要的拉力比角弓要小得多,主要用于马上骑射,每一把弓带上三十支箭,也包括刘烈。

防护方面,每一名士兵都有铁制头盔(兜鏊)和皮甲,当然,考虑到他们是轻装斥候,金属铠就免了,太笨重。此外,甲队持藤条护盾,乙队持钩镶(一种小型附带铁钩的轻型铁盾)。

武器齐备后,剩下几件事同样非常重要。

第一件是指挥问题,也就是通讯问题。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白天打出旗帜,以颜色、数量和旗帜的挥舞方式来传递信息;到了晚上则使用号角或是金鼓,依据金鼓的节奏或是号角的长短来传递信息。

除了这两样常规的联络方式外,刘烈亲自传授的战术手语也已经成为斥候屯的“通用语言”。

第二件当然是伪装。斥候要深入敌境侦察,伪装是必须的。在刘烈到来之前,斥候的伪装基本上是临时取材,利用草、树进行简单伪装。刘烈担任斥候屯长后,在全屯推广“吉利服”,简单说就是每人携带一件苎麻制成的网衣,到了需要伪装时再挂上各种树叶、草杆之类的东西,效果比过去好得多。

最后一项措施,是在每一个什长身上装备一卷麻布,说是急救包,本来他还想装备些草药,但一时半会弄不齐,也不好带,只好作罢。

万事俱备后,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刘烈和他的斥候屯共103人带着三天的干粮静悄悄地离开雁门句注关城,迅速消失在北边的黑暗中。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