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烈叹口气,放开战马,缓缓走到李彦跟前,忽然双膝跪地,“恳请师傅收我为徒!”
李彦喜上眉梢,“也罢,为师就收下你了!但你我要约法三章,学武之道在于修德,第一不可滥杀无辜;第二不可见利忘义;第三不可助纣为虐。你能做到吗?”
刘烈挺直胸膛,“师傅,我能!”
拜师之礼就这样简单结束,一个找到好苗子恨不得倾囊相授,一个恨不得多学本事,好在今后有所作为。
“元贞准备用什么兵器?”李彦问,“需知马战不比步战,兵器一寸短一寸险。本身要长,还要有重量。太短则不能先发制人,太轻则缺乏力道。”
“师傅,徒儿离家之时,带来一支矛头,精钢锻制,矛尖长约一尺,双开刃。”
“矛?你会使矛?”李彦大喜。
刘烈摇摇头,“不瞒师傅,我只会使短刀,弓箭也只是略懂一二,至于长兵器,完全不会。”
李彦点点头,“好,为师就教你用矛!”
按照李彦的吩咐,刘烈首先到军械库找一支长约两米四五、直径四厘米的枣木杆,套上矛头后即成为一支长兵器。
两天后师徒二人在广武城外再次见面,李彦第一次见到他的矛时惊讶万分,矛头长约一尺半(注,一尺相当于22厘米左右),纯钢制成,矛头呈扁尺状,浑身黝黑且不反光,除矛尖处极为锐利外,两侧也是锋利无比,很像是读书人习惯用的剑,但在矛身正反面又多了两道血槽。
“临战对敌,招数固然重要,但你要记住!力量,力量才是根本!”李彦伸手掂了掂刘烈的长矛,“此矛重不过二十斤(汉代计量),以你本身之力使起来倒不费力,但你要记住,若想在大汉名将中立足,兵器的重量今后还需增加!”
刘烈当然明白师傅的意思,长矛的重量轻,自己这个初学者能很快上手,但要和一流武将对敌,兵器没有重量的话被人一磕就飞,还谈什么杀敌?
“事情得循序渐进,为师就先教你基本招数吧!”
李彦不愧是枪术名家,教给刘烈的都是根据他本身力量、体型和性格制定的招数,攻击手段包括刺、挑、削、劈、划等五式。
“临战对敌,招式固然重要,速度和力量才是根本。你不要小瞧这二十斤的长矛,要想做到如臂指使,甚至是随心所欲的话,没有三年五载是做不到的。好在你身体基础不错,只要肯用功,应该能有所成。”
对刘烈,李彦没有投入太多时间,毕竟他还有一个更需要辅导的徒弟。
刘烈学得非常用心,有时候他甚至自我陶醉一番,认为自己的穿越不是偶然,因为他对冷兵器实在太有感觉了。这种感觉已经超出当初单纯为了防身保命的需要,变成了近乎狂热的喜好。
一连几天,刘烈都沉浸在招式之中,师傅李彦每天都会过来指导,每天都在进步,直到雁门郡的屯长任命公文下达。
大汉光和四年五月下旬,刘烈正式成为大汉军人,官职为斥候屯长,下属是雁门郡边军中遴选的一百名斥候。
公文中写得很清楚,要求刘烈尽快接手军队并加以强化训练,因为鲜卑人随时可能会南下。
刘烈拿着公文跪在师傅面前时,李彦并没有过多的表情,这位已经年过五旬的老人缓缓走过来扶起刘烈,半晌才说道:“你天资聪颖,加上本身体质强健,事实上已经无需为师每天指导。”
这话在刘烈看来其实就是给面子的话,开什么玩笑,学东西不要师傅指导,那还要师傅干什么?
“你记住,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肯下功夫,未来必有大成!若你只想着投机取巧,就算为师天天在身边又有何用?”
“师傅!”刘烈抬起头,两眼充满疑惑,“师傅不再教徒儿了吗?”
李彦笑着摇摇头,“你先去上任,太守大人把一百士兵交给你,也就等同于把他们的生命也托付给了你,甚至,等于把整个雁门的安全也交给了你。这里面孰轻孰重,为师希望你能权衡。”
刘烈点点头。
李彦说完后忽然爽朗地笑起来,“为师也正好偷点懒,若都是像你这般,为师就轻松了。元贞,为师一个月后再来查看你的习练,若是能让为师满意,那我们就继续;若是你偷懒……”
李彦说到这里没有继续,刘烈连连磕头,“请师傅放心。徒儿一定勤加苦练,定不辜负师傅苦心栽培之心。”
李彦离开后,刘烈正式上任,不过,即使他的威名已传遍雁门,可要想在这时代当好一名军官,还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