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蕴见场面霎时间冷清下来,暗自责备自己急于求成,为缓解尴尬,他向李彦问起有关收徒的一些事情来。
李彦放下茶碗,双手在胸前一抱,“先师临终前曾有遗言,要我师兄弟二人将师门发扬光大。要严格遴选品德良好并且资质上佳的苗子,再加以悉心指导,使之成为栋梁之材。”
郭蕴听到李彦一席严肃的“声明”,脸上略显尴尬,自己太唐突了。
李彦似乎也发现了郭蕴表情变化,很快又换种口气说道:“文远这孩子很不错,我刚才观其身手,太守大人想必花了不少心血。”
郭蕴这才回过神来,站起身躬身一辑,“先生,在下本领平平,加之俗务缠身,长此以往恐耽误文远。故此斗胆请先生前来,若文远可教,郭某就替他做主,恳请先生收之为徒。至于德行方面还请先生放心。”
李彦点点头,“我既然前来,自然不愿空手而归。此事待文远闭门思过结束再作计议。”
两人又一茬没一茬聊着,把刘烈晾在一边好不尴尬。刘烈见李彦始终没有表露出收自己为徒的意思,也不愿厚脸前去下跪。他现在还没有脱离现代人的思维,让他无端端去拜古人为师,似乎还做不到。
好不容易等到两人说话的间隙,刘烈这才站起来躬身施礼,“太守大人,卑职既已从军,还是想先行告退去稍作些准备,请大人应允。”
郭蕴这才回过神,似有不舍,“嗯,好吧,元贞可先去稚叔军营住下,任命公文两三日内就到。”
刘烈正要行礼告辞,郭蕴又说道:“等等!来人!”
刘烈呆呆望着太守府一个属僚走进来,郭蕴吩咐他去账房取十吊钱作为安家费。
“这怎么使得?”刘烈其实很缺钱,但客套还是要的。
“这是你应该得的,你适才在街上还借了稚叔几吊钱,本官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杀胡英雄欠债不是?拿着!好生安排,买些衣物鞋袜和用品。”
这一次刘烈不再推辞,拜谢后转身离去。
望着刘烈高大的背影,李彦不经意地问了句,“大人似乎对此子亲睐有加?”
郭蕴叹了一口气,“不瞒先生,那天我和周慎大人同去看望之时,都觉得此子容貌气度不凡,加之其勇冠绝三军,若不从军,委实可惜了。”
李彦摇摇头,“我大汉自开国以来,不乏悍将。远的不说,自凉州三明相继离去,凉州董卓、幽州公孙瓒、并州丁原等都是悍勇之辈。只可惜,单凭一个勇字,充其量也不过是边军武夫而已,谈不上国之栋梁。”
“在下不知先生何意?”郭蕴被李彦的话搞得莫名其妙。
李彦也不多言,起身一拱手,“太守大人爱才之意,彦已明了。彦这就告退,三日之后再来测试文远。”
郭蕴哪还听不出李彦的意思,人家这是不满自己的搪塞之言啊。自己刚才又是给刘烈取字又是任命屯长,末了还给十吊钱的安家费,确实有些过了。
不过此时此刻他万不敢得罪这尊神仙,张辽还等着拜师呢。
“能否请先生到内堂叙话?”郭蕴亲自下来说软话。
李彦似乎也不是真要走,见郭蕴再次相邀,便轻轻点了点头。
“先生请!”郭蕴走下来恭敬地做了个手势。
二人来到内堂分宾主重新落座后,郭蕴才道出自己的心声,他对刘烈确实存有笼络之意,于公是因为雁门地处边郡,确实需要悍勇的军官;于私嘛,尽管郭蕴绕了很多弯子,但李彦还是能听得出来,这个太守大人就是想培植自己的势力。
“先生,当今天子昏庸,奸宦当权,朝野上下无不是**盛行民不聊生。长此以往,我大汉气运堪忧啊。不瞒先生,我只想在乱世时能保住郭家基业而已,舍此别无所求。”
李彦见郭蕴说得诚恳,叹息一声摇头,“府君此言差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大汉覆亡,别说一宗一家之基业,恐怕整个天下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反,若是大汉中兴有望,则太守大人也就不必担心家族兴盛的问题。”
“先生教训得是,奈何天不从人愿,我大汉何时才有中兴之日?”
李彦正色道:“适才府君也说,长此以往天下恐有一场浩劫。彦长年周游各州郡,所见均是流民之惨状和官吏之凶恶贪婪。究其原因,乃是我大汉近百年来外戚宦官争权夺利、士族豪强推波助澜之结果。是故中兴大汉之伟业,靠士族是断然不行的。”
“以先生所见,要靠谁?”郭蕴抬起头,眼神中似乎出现一丝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