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一般实行二五军制,一个单位下辖两个或五个下级单位。
军中最小的单位为伍,置伍长;两个伍为一什,置什长;
五个什为一队,置队率(或都伯)。两队为一屯,指屯长。从屯长起就算是建制军官,有明确的秩奉,一般秩二百石。
屯的上一级是曲,一曲辖两个到五个屯不等,具体视部队编制和作战情况而定。
曲的长官称军侯,秩奉六百石,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级县的县官。
曲的上一级是部,辖二到五个曲,部的长官称军司马。受更上一级直辖的也称别部司马。
秩奉比千石(就是千石不到),大致相当于团长级别。标准指挥千人左右,实际上可以指挥两到三千人。
军司马的部,是一般军队的基本战术组成单位。再上一级,有都尉、校尉、中郎将等长官。
校尉,是汉代领军作战的常置军官,秩奉两千石,于郡太守和九卿相当,是朝廷的中高级军官。可指挥兵力数千到上万不等。
不设校尉的,如边郡属国都尉,专职都尉等,都尉下辖军司马的部。
有时候校尉的职务由同级别的中郎将代替,比如黄巾起义中,朝廷派出去**的北中郎将卢植等。
校尉上有将军,但将军不常置。特别强调,司隶校尉不是校尉,是**地区的监察官,权力很大。
注:校尉、中郎将一级本来是汉军实权高级军官,但到了三国时期,由于大量杂号将军
的出现,使得校尉和中郎将变成中下级军官代名词。
如果非要和现在的军衔相对应来理解的话。军司马大致相当于中校或上校,而校尉则是上校或大校级别。
各级将军
将军中的最高级别是大将军,到了汉末由于三公逐渐成为荣誉职位,而外戚通常担任大将军,如大将军梁冀、大将军窦武、大将军何进。故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
大将军之下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位在三公之下九卿之上。若称大者,如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则位与三公同。
再下是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位同九卿。为重号将军。如董卓在汉军服役几十年,后期终于得到一个前将军的封号,再如刘备,投靠曹操之后,曹操为笼络他,上表给皇帝保举刘备为左将军。从此刘备一开口就是“左将军领豫州牧……”地位的确很高。
包括大将军在内,以上重号将军皆不常置,因战而置,战停即罢。比如汉末大将军窦武被诛杀后(168年),一直到黄巾起义(184年),中间这十六七年的时间,汉灵帝都没有置大将军。
注:三国志游戏中的安、平、镇、征四方将军在汉朝一般不设置,直到汉末三国时期才设。
重号将军下,有各种杂号将军,如度辽将军、荡寇将军(本书中一开始的重要角色周慎,后来就是荡寇将军)等。不常置,且地位不高。
本书中,到后期随着武将战功增多,将会给武将们相应的将军称号。
为了给读者一个比较直观和方便的印象,本书中,后期的将军封号依然按照三国志游戏中设立,即从低到高:
偏将军、裨将军、牙门将军;
接着是各种杂号将军,如横江将军、材官将军、讨虏将军之类的。
然后是平东、平南、平西、平北;
安东、安南、安西、安北;
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加大将军后,位同三公,如镇南大将军
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加大将军后,位同三公;如征北大将军
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高层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加大将军后,位同大将军。如车骑大将军;
最高为大将军。
若主角篡汉,可能会封为柱国大将军,如果主角选择忠于汉室,那大司马大将军的封号估计也跑不了哈,但是,要能干得过袁绍曹操这些枭雄才行。哈哈。
军队体制
东汉的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通过两大**军事领导机构控制全军。这两大机构是:由郎中令、卫尉、中尉等组成的**警卫机构;由大将军、太尉、将军、将、尉等组成的国防军事机构。
一;京畿驻军:(东汉形式上沿袭西汉南北军制度,但已无南军之称呼,光禄勋(郎中令改称)统辖七署朗官,卫尉统领各宫卫士。 )
1;光禄勋属下部队有三支(侍从护卫皇帝,警卫省殿门户,又备皇帝顾问和差遣):
a;虎贲中郎将所统虎贲郎1500人, 无常员,多至千人, 皆父死子代;
b;羽林中郎将所统羽林郎128人, 无常员,时有增减。其兵源,光武时以征伐之士劳苦者为之,后多从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弟中选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