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芳海军草创之初,首先就是研究英国海军,从装备到组织与训练无不关注研究。英国的海军舰队之精良不仅在其装备,而在其组织与训练,尤在其有远大的理想与健全的制度。眼前守着的老师,就是英国的“中国舰队”。加上江四水、郑炳勋等人的关系,兰芳和英国的“中国舰队”的关系不可谓不近乎。
十九世纪以来,西风东渐,中国门户大开,西方各国为了维护其本身的在华利益以及保护其侨民安全,纷纷派遗海军来华。英、法、德、俄、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皆曾组成远东舰队在中国沿海及西太平洋各地展开活动。少则三五艘艘,多者八九艘,尤以英国的“中国舰队”规模最为可观,经常维持在20艘左右,而且铁甲、巡洋、快船、汽艇、炮船等各类战船无不齐备,是以其战斗力最为强大。
“日不落国”的殖民地遍及五大洲,其商业势力凌驾于世界各国,为了保障殖民地及航运的安全,皇家海军有计划地分驻于世界各主要地区,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网,根据其派遣舰队的分布,先后设立了大西洋舰队、地中海舰队、南非舰队、东非舰队、海角舰队、东印度舰队、西印度舰队、北美舰队、太平洋舰队、中国舰队。其兵力的大小,依据当时的环境而定,并无定制。其中以本国舰队最大,地中海舰队次之,但其后的东印度舰队及“中国舰队”则取而代之。
当初曾在选择前期合作者的时候,总厅内部稍有争议。以刘阿生等人来说,依靠荷兰才是上策,一则满清新败于英法,以兰芳华人国度的背景,似乎难于取得英法信任;以叶根生等人的意见,则以争取与美合作为上,以荷兰有不共戴天之仇,每有夺岛灭国之心,与其合作无异于虎谋皮;以罗继麟等人看来,似乎与法人合作更佳,盖因法国颇具与英相争之力,且在东南亚势力颇雄。
江四水则认为,英人自1805年即从印度的恒河流域进而扩张至印度的全部,1814年-1816年,征服了尼泊尔;1824年-1826年,控制了缅甸。同时,又于1826年越过了马六甲海峡而进入南洋群岛,占据了马来亚及新加坡,而北婆罗洲等地亦皆入其势力范围,目前唯一雄称天下。与其依靠他国,不如直接争取英人相助。
而且,兰芳与英国地理很是类似,发展海军也是兰芳军事战略的首要决策。1832年经由海军部长高理汉大力改革的英国海军制度对兰芳来说很有价值。
统一海军的事权,减少内部的消耗;限制体罚,改良升迁制度;建立海军服役及退休金制,增造海军新式战船,将海军船只依据不同吨位及马力,划分为铁甲、装甲、巡洋、炮船、帆船、汽艇等级,以便配合编制。如能严密舰队组织,加强训练,严格军纪,兰芳襁褓中的海军必然气象为之一新。
等到把各种资料一摊开,大家的意见也就逐渐统一,**对于荷兰的忌惮,不能不考虑,以目前状况,兰芳尚不具备与其对抗的能力,所以怀柔绥靖也不是不应该的。
再有,美国相距甚远,不过早作图谋,利用伍家、致公堂以及竹园在美关系,随时借力自强,也大有作为的空间。
法国虽然发展势猛,但兰芳上下英荷夹峙,再与法国交往过甚,似乎会引起英荷两国排挤,而游离与英荷之间,尽可自主相安。待日后羽翼一成,再做他图。
自1820年起,英国不断地派遣其海军协助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队对之征剿。惟以兵力有限,而范围太大,依然无法将之肃清。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也经常有海盗为患。尤其是连接大陆的澳门、海南岛及香港等地,更是海盗的渊薮。中国的地方官吏因为绿营水师**,海军力量薄弱,对之几乎束手无策,无可如何。有的官吏甚至对之实施安抚政策,“诱以官职,招以金钱”,以求无事,但所收成效却不大。这也正好成为兰芳收编海盗,大肆劫掠,搅扰南洋而可以横行无阻的原因。
中国虽因战败而订城下之盟,但一般民心并未屈服,不断地有抗英行动。或者趁机对英人袭击报复,或者加以暗杀泄愤,有时甚至发生一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中尤以拒绝修约和进城最为严重。虽经英方一再地抗-议与交涉,均无结果。因之英国外相帕麦斯尊乃决心采取强硬政策,增强海军的兵力,以迫使中国屈服。故在中国海域保留了如此庞大的海军力量。
但只要“中国舰队”不出手,还有谁能管得了?本来就是海盗出身的英国皇家海军还不明白这事儿?不管你兰芳海军或是海盗,只要不碍着英商的事,就不会有人告到议会,也就不会有人责成海军剿匪,“中国舰队”乐得看着别国的商队倒霉,而英国商队独大。南洋老大不愿意做的事,别人就别提了。
根据英国海军部的档案记载,“中国舰队”这时隶属于防地限于红海至北婆罗州阿琴湾一带的区的东印度舰队。所以兰芳海军的崛起恰逢其时。
“中国舰队”到18**年才成为一个分离的个体,开始以香港为总部,由一位准将衔的舰长指挥,他既负责管理印度洋事务、也负责管理中国方面的事务。英“中国舰队”的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南起澳大利亚北抵**及白令海峡,东至日本的长崎及韩国的仁川,西至中国沿海、内河等广大地区,还有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半岛各大口岸,其兵船可以纵棋于沿江沿海各口岸,自由进出,畅行无阻。此时的中国及东印度舰队,实可以称之为一个“联合舰队”。
其它国家在这里的实力,难于相比。英国在华的通商口岸最多,商业利益最大,外交特权最广,使英国在中国居于重要地位,而兰芳如能与其合作,至少是表面上的合作,也会对于在南洋东海的发展极为有利。
“中国舰队”的最高长官为舰队司令,亦称为总司令,正式官名为提督,军衔为海军上将。现任为凯古柏。但一般官至上将者极少,大多为副提督,军衔为海军中将,甚至有时还以一位海军少将代理总司令之职。
在“中国舰队”历史中与中国海军相关之人士除琅威理之外,其它尚有一人值得一提,是即为阿思本,已经通过詹姆士.易斯特舰长对于阿思本了解了个底掉,现在就盼着他来了,就在今年——1863年,他将率舰来华。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已经被连年清剿发逆折腾清了库底子的大清国,搜搜捡捡,怎么着也能挤出一笔让任何人都流哈喇子的巨款购买一支舰队,尽管不是一支了不得的舰队。
就大清来说,购买这样一支舰队也希望达到双重目的的,可以说想要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要借助这样一支在当时的远东来看非常先进的舰队,用来剿灭为祸多年的天国发逆,解除肘腋之患。
以当时太平天国势力已经非常猖獗,接连攻克清政府南方多个要地,并且兵围上海,上海一旦丢失,那么发逆就有可能借助上海的优势地位,向西方各信洋教的兄弟国家们购买大量的先进武器,那将是对清统治者的最大威胁。所以清廷需要尽快购买一批洋船洋舰来对付太平天国。
另一面清廷在有意无意间吸收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以购买西方先进武器来武装自己的军队,然后在给西方列强予以还击,达到保卫国家的目的。
在清朝末期的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这样的办法也许是能够想到的最有效的办法。换个皇帝是你,你怎么办?恐怕还想不出这么个主意呢。什么架空呀穿越呀,说说容易,连当初是什么样子都说不清楚,还别说根本去不了,去了也是个倒卧!
大清国的大订单是诱人的:购买6艘炮艇和3艘快艇,总价值约75万两。赫德建议,每艘炮艇应配备舰长1人、军官2人、轮机手2人、炮手2人、水兵10人,另加中国水手30人。每艘快艇则配备舰长1人、军官1人、轮机手3人、炮手4人、水兵30人,另加中国水手30人。